福建晉江探索“長護險”,為失能者家庭解決老大難問題。新華社發
在山東省棗莊市婦幼保健院兒童ICU病房,醫護人員為完成靶向治療藥物諾西那生鈉的4歲脊髓性肌萎縮癥患兒加油鼓勁。新華社發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
2016年11月17日,在國際社會保障協會第32屆全球大會上,中國政府被授予“社會保障杰出成就獎”,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獲此殊榮的國家。那一刻,會場上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這是國際社會對中國舉世矚目成就的認可與致敬。
社會保障能夠保障人們在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時的基本收入和基本醫療不受影響,消除后顧之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成功建設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用幾十年時間走過了許多西方國家一百多年走過的歷程,為廣大人民提供了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1.改革蹄疾步穩,制度漸趨完善
10年前,記者在采訪中經常見到對“新農保”“新農合”津津樂道的農戶。一個管養老、一個管治病,鄉鄰們對這兩項制度贊譽有加。10年來,管養老和治病的兩項制度經歷巨大變化,“新農保”“新農合”先后在2014年和2016年開始成為歷史名詞,取而代之的是如今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名稱變化背后,是制度改革的不斷突破。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提出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一場勇闖深水區的社保改革拉開大幕。
——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并軌,形成職工養老和居民養老兩大制度平臺,填補了部分群體缺乏保障的制度空白。
——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制度,統籌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為人民健康提供堅實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均衡省際結構性矛盾,緩解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省份基金支付壓力。統一養老保險單位費率,全面實現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為在更大范圍內互助共濟創造了條件,也為實施全國統籌奠定了基礎。
——工傷保險預防、補償、康復“三位一體”制度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失業保險保生活、防失業、促就業的功能進一步凸顯。
每一步改革都令人振奮。今天的神州大地,人民群眾不分城鄉、地域、性別、職業,在面對年老、疾病、失業、工傷、殘疾、貧困等風險時都有相應的制度保障。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是我國社會保障改革力度最大、發展速度最快、覆蓋范圍最廣的時期,也是集中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最多的時期。改革蹄疾步穩,完善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社會保障制度的頂層設計持續加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進一步增強,制度漸趨完善。
2.基本實現全民覆蓋,待遇水平持續提高
在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醫保中心工作的田根娥,從事醫保工作十幾年,見證著國家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2007年,在田根娥所在的天寧鎮南街,中年男子華某因突發大面積心肌梗死,在北京阜外醫院花費10萬余元。但因當時醫保基金的局限,病人幾經周折后報銷比例不到5%。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8年國家醫療保障局成立以來,居民醫保待遇越來越高,報銷范圍越來越廣。”田根娥告訴記者,像老華上過的心臟支架,已由原來的三四萬元降到了700元。前些天,她遇到來年審慢性病證的老華,“他精神狀態很好,還樂呵呵地跟我說,有慢性病證,到醫院買藥時藥費直接就報了,自己花不了多少。”
10年來,從天南到海北,從城市到農村,通過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精準推進重點群體參保,我國建立了世界上覆蓋人數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2012年以來,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從7.88億人增加到10.3億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從13.4億人增加到13.6億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從1.52億人增加到2.3億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從1.9億人增加到2.8億人。
10年來,我國穩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障待遇,有效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水平。2012年以來,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從1686元增長到2987元,城鄉居民月人均養老金從82元增長到179元,月平均失業保險金由707元提高到1585元,月平均工傷保險傷殘津貼由1864元提高到約4000元。
目前,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分別為80%和70%左右,基金年收支均超2萬億元、惠及群眾就醫超40億人次,對破解群眾看病貴問題、支持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和推動共同富裕發揮了重要作用。
人們當然記得,2021年11月,一場治療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癥的藥物談判,過程異常艱難。“希望企業拿出更有誠意的報價,每一個小群體都不該被放棄。”“真的很艱難,我覺得我剛眼淚都快掉下來了。”一個半小時的談判,企業代表八次離席商談,價格從第一輪每瓶53680元最終砍到3萬多元。
正是一次次“靈魂砍價”,讓醫保基金發揮出更大效用,拯救更多人的生命。當前,我國群眾醫藥負擔歷史性下降,國家集中帶量采購6批234種藥品、平均降價53%,集采2批耗材、平均降價超80%,整合全國需求談判議價將250種新藥納入目錄、平均降價超50%,集采品種中使用高質量藥品的患者比例從50%提高到90%以上,累計降低藥耗負擔超5000億元。
3.服務網絡基本形成,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家住河北石家莊的退休人員劉領芝,剛剛在網上申領了電子社保卡,有了它,在一些藥店就可以直接“掃碼購藥”。不僅如此,今后她買藥看病的醫保刷卡記錄、每月養老金的發放情況都“線上可查”。
從基本社保服務到多元便民服務,社保卡承載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如今,我國社保卡持卡人數已從2012年底的3.41億人增加到13.55億人,電子社保卡持卡人數達5.36億人。
10年來,從中央到省、市、縣、鄉鎮(街道),統籌城鄉的五級社保經辦管理服務網絡基本形成,管理服務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加強,群眾社保事務就近辦、線上辦、快速辦更加方便快捷。
在記者身邊,同事父母從老家隨他們進城后,社保關系轉移接續問題在這幾年得到解決,城鄉間流動障礙逐漸消除。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上線運行,全國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高速路”全面修通,連接所有醫保統籌地區,符合條件的參保人員告別“墊資”“跑腿”的煩惱。
社區有社保自助一體機,微信開通了在線社保繳費,支付寶上社保卡各項功能被打通。一項項社保服務新模式,讓參保者不用到銀行排隊領養老金,不用到社保所查詢信息,只需輕點手機或鼠標,足不出戶就能辦好社保業務。
10年間,我國養老保險覆蓋人數增加近一倍,基金年度收支規模增加兩倍。覆蓋人群更多元、服務項目更多樣,社會保障事業保障能力、可持續性不斷增強。基本養老、失業、工傷3項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存7.18萬億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規模不斷擴大。增加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戰略儲備,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有序開展,共劃轉中央企業和中央金融機構國有資本總額超1.68萬億元,目前基金權益約2.59萬億元。
在應對疫情大考中,醫保基金預撥專項資金超200億元,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確保收治醫院不因支付政策影響救治;迅速籌集并預撥疫苗采購資金,及時結算接種費用,讓企業放心生產、采購機構放心采購、接種機構放心接種,累計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超33億劑次……
一個越織越密的社保網絡,正在托起14億中國人民穩穩的幸福。
2012年以來,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從7.88億人增加到10.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超6萬億元。
2012年以來,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從1686元增長到2987元。
2012年以來,我國社保卡持卡人數從3.41億人增加到13.55億人,電子社保卡持卡人數增至5.36億人。
(記者 邱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