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地方要聞 > 主題活動 > 正文

30年,“立”起一個聞名于世的城市名片(3)

——信陽茶文化節“三十而立”特別報道

□本報記者 李 浩

三十而立謀發展。

清明雨滴是春天的文字,接到請柬的信陽毛尖競相拔尖,爭獻心香。經風沐雨,揉捻炒烘,新茶始成;取其一撮,入一注水,芽舒葉展。升騰跳躍之感,恰如當下綠色發展新信陽。

30年,信陽毛尖在豫南大地奏響對外開放的樂章,以一抹誘人的綠色,點綴信陽最耀眼的“裝飾”,給革命老區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口,為富民強市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

30年,小茶葉發展成為大產業,由此引發“多彩效應”,既像是“常青樹”,讓綠色產業生機勃勃;又像是“聚寶盆”,讓多種產業因茶而興。

30年,從光陰阡陌的老城到美好生活的“目的地”,信陽在時光變遷中找到了自己的“顏色”:生態城市、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成為城市規劃建設的目標;形象更佳、生活更優、環境更好,收獲無盡期待和滿意,同時也“立”起了一個綠色發展的城市樣本。

人因茶而聚。

30年彈指一揮,回顧信陽茶文化節舉辦30年,就像回顧人的成長軌跡,從呱呱墜地到三十而立,風華正茂,身偉形正,成熟大氣。對于該往何處去的回答,也叩問人心。

年過六旬的浉河區董家河鎮車云山村黨支部原書記席本剛,30多年間,帶著村民以“茶”找出路,如今車云山村茶園面積5000多畝,村民戶戶有茶山,年年因茶收入10萬元至50萬元不等。綠葉子就是金葉子,這是席本剛的回答。

春山谷雨前,毛尖采摘時。茶山上,漫山茶香,點點紅,桃面嬌影,茶女低首忙。領頭的朱華,是典型的信陽姑娘,記事起家中就彌漫著茶香;放學后扔下書包就去采茶;專攻農科了解茶葉種植知識;畢業后,她在信陽市區開了店,出售自家茶葉。生活味就是毛尖香,這是朱華的回答。

信陽毛尖茶制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周祖宏,17歲開始手工炒茶,以工匠之心在茶芽紛飛和茶香醉人的炒茶車間,打磨出毛尖醇厚的茶香。如今,乘著時代東風,祖孫三代與茶結緣,只為一杯好茶在人間。這是周祖宏的回答。

這些回答中隱藏著多么甜蜜的“雙向奔赴”:

信陽人民愛毛尖。從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雁”,到土生土長的采茶人,再到堅守匠心的制茶大師,多年來,信陽人民人人喜歡茶,人人會喝茶,人人能談茶,信陽毛尖成就了一方產業,走進了信陽人的生活,浸潤著城市的發展氣質,將茶與經濟糅合成推動信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能。

信陽毛尖富人民。從種茶到興茶,從茶葉到茶業,從曾經難以走出大山的土特產,到農業增收增效、農民脫貧致富的“金葉子”;從第一次力排眾議的搭臺唱戲,到打造成為地方擴大開放的最佳窗口、招商引資的最佳平臺;從小商小販提貨街頭待價而沽,到龍頭企業、馳名商標雨后春筍般涌現……開荒山,種毛尖,通富路,30年辛苦不尋常,卻也讓茶鄉大地涌動著一股“因茶而興、以茶揚名”的活力。

30年前,首屆信陽茶葉節閃亮登場,這一后人公認的信陽發展史上的“神來之筆”,為當時百廢待興的老區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發展支點和崛起機遇。這一“筆”一路而來,30年后,仍然筆走龍蛇、筆下生風,呼啦啦蕩開了老區發展的春潮。

30年間,信陽茶葉種植面積216萬畝,總產量8萬噸,總產值150億元,信陽毛尖品牌價值達75.72億元,連續13年位列全國前3位。茶產業已成為信陽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廣大群眾發展特色經濟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已經成為信陽加快老區振興、加速綠色崛起,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發展提質提速的重要特色產業。

掩卷回首,重新審視文章開頭的那個問答,你會發現:信陽茶業“三十而立”,“立”出的是信陽市委、市政府和信陽人民一同經過不斷創新實踐而打拼出來的美好未來,“立”出的是,打造“兩個更好”示范區、美好生活目的地的堅實的產業支撐,“立”出的是信陽人民基于自身發展稟賦、自然歷史條件的睿智選擇。

產因茶而興。

從1992年首屆信陽茶葉節提出“茶葉搭臺、經貿唱戲”,到如今,一場場“連臺好戲”輪番上演:

首屆信陽茶葉節,招商引資項目77項,簽約57項,總投資4.52億元;

第十屆茶葉節,招商引資共簽約84項,總投資8億元;

第二十屆茶文化節,招商引資簽約合作項目90個,總投資達269.12億元;

第二十五屆茶文化節,這一年的節會又增加了河南省“5+2”經濟合作活動,全市共達成合作項目107個,合同金額517.23億元。在開幕當天的簽約儀式上,集中簽約的項目就有54個,總投資高達354.45億元……

30年來,茶葉搭臺、經貿唱戲兩者珠聯璧合,交相輝映,“讓信陽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信陽”的大門進一步敞開。

大門敞開了,帶來了思想變革——

隨著與國內外客商在廣闊領域里合作交流與日俱增,茶鄉人的思想也在潛移默化地嬗變。過去,信陽只采春茶生產綠茶,成本高、浪費大、銷量小;如今,在調整產品結構中,“信陽牌”春夏秋季茶葉生產全面開花,各類茶飲料、茶食品、茶藥品、茶日用化工品等相續問世。信陽茶產業逐漸形成了以信陽毛尖、“信陽紅”為主導,仰天雪綠、金剛碧綠、賽山玉蓮、新林玉露等地方名茶百花齊放,黑茶、烏龍茶、花茶、白茶等其他茶類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

大門敞開了,帶來了源頭活水——

通過招商引資和信商回歸工程的連續開展,為信陽引進了大批資金、項目、技術和人才,建成了一大批關乎信陽戰略發展的重點項目。無數外地茶企或其他行業客商因茶結識信陽、愛上信陽,或以與本地企業家“牽手聯姻”的方式,或以獨資承辦項目的方式,在美麗信陽投資興業、安家落戶。

全球新能源“領軍者”明陽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傳衛,廣東谷麥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諾寒,浙江河南商會創會會長、終身榮譽會長、河南省浙商紡織集團公司董事長華長明等一大批信商,相繼回歸家鄉。資金來了,先進技術來了,一流管理理念和優秀人才也來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信陽,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活力。

大門敞開了,帶來了商機無限——

借助茶文化節的平臺,信陽的諸多潛在優勢,真正轉化為開放的優勢、發展的優勢:產業鏈條向更寬領域延伸,經濟發展以更強力量拉動,城市規劃在更大范圍拓展。通過深度推進茶旅融合、茶食和合、茶養契合,信陽“醫、藥、養、健、游、食”六位一體的幸福產業鏈正在漸漸形成。

城因茶而變。

南依大別山,西臨桐柏山,千里淮河橫貫全境309公里,水系交錯,阡陌相連,信陽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的美譽。

然而曾幾何時,信陽綠水青山雖好,卻苦于藏于深山人不知。交通不便,信息流通不暢,毛尖雖然“叫好”,但苦于基礎設施制約不“叫座”。山村里種茶葉,豐收了賣給誰?成為擺在信陽人民面前的一個難題。

以茶為媒辦節會,不僅讓我們看見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更讓我們感受到了“當下的發展很迫切”。以茶為媒辦節會,信陽一路披荊斬棘、勇往直前,開啟了一段城市建設跨越式發展的不凡征程:

首屆茶節,完成了43項迎茶節硬件建設工程;第二屆茶節,竣工硬件建設項目134項;第三屆茶節,又完成13項硬件建設工程……據不完全統計,僅前15屆茶節,我市就完成硬件建設工程近400項。

30年來,尤其是近年來,信陽以茶節為契機,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努力打造“水在城中,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的山水茶都、宜居信陽,一系列“信陽傳奇”不斷上演:

2018年10月,信陽明港機場正式通航,飛天夢圓大別山,信陽“立中原而通八方,居腹地而達九州”的區位優勢更為彰顯,一個對外開放的新窗口打開了。

2019年5月,出山店水庫大壩落閘蓄水,一庫出山鎖風雨,千里長淮起平湖,讓“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的美好愿景變成現實,出山店水庫從此承擔起伏波安瀾、興利潤民的重任。

2022年1月,信陽港·淮濱中心港正式開航,開創了信陽航運新紀元,信陽交通區位優勢在大別山地區乃至中原地區獨領風騷。

……

30年來,隨著時間的演進,信陽“公、鐵、水、空”現代立體交通網形成,京港澳、滬陜等高速公路,G107、G106、G312等國道在境內形成多重十字交叉,越來越完備的立體交通網絡,讓茶鄉人與世界的距離越來越近,讓城市與財富的銜接越來越順暢。

30年來,隨著時間的演進,今日信陽,滿目皆是令人欣喜的城市建設成果。街道寬闊整潔,高樓大廈盡顯現代化都市風范,城市里新添了公園、植物園,街道兩旁增加了“微景觀”,背街小巷的道路越來越平坦、交通越來越便利。宛如披上了一條綠色絲帶,城市顏值悄然嬗變,既有靈動的風韻,又蘊藏厚重的文化,讓人心懷留戀,同時也收獲了“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諸多殊榮。

30年,一路走來,信陽茶文化節已經融入信陽人的城市記憶,我們能夠見證它的“三十而立”,并從中尋找城市的發展路徑,何其有幸!

如果要飛得更高,就要找到明確的方向。從綠色發展破題,大膽往前走,信陽一定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信陽茶文化節   信陽毛尖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