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推動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制度化(新論)
直達機制的建立完善,可以進一步有效減少資金的跑冒滴漏、更好惠企利民,對惠民生、助企紓困等會起到“雪中送炭”作用
“建立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不久前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要求,加強資金監管和國庫管理,確保退稅資金直達市場主體、對地方的補助直達市縣基層。這一直達機制的建立完善,可以進一步有效減少資金的跑冒滴漏、更好惠企利民,既是增強地方財政民生保障能力的有力舉措,也是國家財政管理體制的重大創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作為創新宏觀調控的重大舉措,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在實踐中發揮了穩住經濟基本盤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中央財政資金迅速直達基層,減少中間環節、提高使用效率。從各地的實施情況來看,財政資金直達機制為基層“六穩”“六保”提供了有力支撐。2020年1.7萬億元直達資金中,用于民生的達9636億元;2021年2.8萬億元直達資金中,用于養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基本住房等的支出近2萬億元,直接用于就業方面的支出超過510億元。這些都是保市場主體穩就業、兜牢民生底線的財力保障。
從調控和管理體制創新來看,財政資金直達機制不僅加速了中央財政資金的執行效率,同時加強了對財政資金的監管力度。一方面,資金直達解決了以往財政資金層層分解帶來的耗時長、流轉慢等問題。另一方面,財政部門建設了連通各級財政機構的直達資金監控系統,可以做到對直達資金的全覆蓋、全鏈條、全過程監管。在減稅降費背景下,直達機制可將中央財政資金直接支付到有真實和迫切資金需求的困難群眾和企業的賬戶,對惠民生、助企紓困等會起到“雪中送炭”作用。
從實際情況看,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的建立,對基層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在項目基礎工作上下功夫。基層政府應更廣泛地開展調查研究和信息收集,充分了解轄區內的民生和企業需求,科學評估謀劃項目安排,盡快實現數據互聯互通,更好確定資金直達的目標群體,建立有關資金使用項目庫,落細落實資金分配方案。另一方面,要加強監督和評價體系建設。明確監控系統各中間環節的主體責任劃分,各司其職加強對資金投向和使用的監管。通過審計等手段確保監管全覆蓋。完善績效評價環節,研究制定針對不同領域資金投向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而合理優化預算支出。
下一步,在直達機制常態化運行的基礎上,可以考慮及時總結提煉經驗,將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為制度規定,不斷優化財政保障能力。比如,完善直達機制的運行方式要與現有轉移支付制度更好融合。適度擴大采用資金直達方式的財政支出范圍,也要把握好直達機制的政策有效性邊界。對于產業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資金,仍要聽取各地意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安排。再如,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可以適當調整中央和地方財政在民生領域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使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持續煥發新生機,形成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作為一項保障民生、完善調控的制度創新,通過強化監管、提高效能,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必將更加安全高效規范運行,更好保障民生、為企業減負,對地方財政狀況改善、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出更大作用。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