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交互,高效統合抗疫行動
發起抗疫社會動員,目的在于形成多方參與的抗疫局面。而實現這個目的,則有賴于營造一個多元主體共同在場、合體抗疫的環境。
疫情初期,一些西方國家基于傲慢與偏見,在污名化中國疫情的同時極力淡化本國疫情,在無端指責中國抗疫舉措的同時卻對本國抗疫失利頻頻“甩鍋”。凡此種種,既麻痹、誤導了本國民眾,又錯失了抗疫窗口期,最終攪亂了自身的抗疫節奏。當西方國家真正投入本國抗疫工作時,分權運行的政體在激發集體行動方面的缺陷暴露無遺。其結果是,中央政府無力對地方抗疫工作施加過多影響,也很難統籌、調動多元社會力量協同抗疫,最終形成了割據式、碎片化的抗疫景象。有的西方政黨及政客生怕疫情影響選情,甚至無視防疫常識和專業建議而發起大規模政治集會,放任公眾參與大規模聚集性活動。上述情形,反映出一些西方國家在抗疫動員方面組織乏力的事實。
面對同樣的疫情,中國特大城市武漢并沒有成為“孤獨的紐約”“失控的德里”。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國共產黨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一方面,“一竿子插到底”的組織推進,切實把黨中央的抗疫指令傳遞到“最后一公里”。疫情初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在第一時間對疫情防控工作實施集中統一領導,周密部署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及時提出疫情防控總要求,并因時因勢制定了重大戰略策略。為確保黨中央的抗疫重大決策部署得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依托自身龐大有力的組織體系,依靠遍布全國的各級、各類黨組織及廣大黨員,逐級下達黨中央的抗疫指令并將其融入微小的社會單元,進而有機構建起組織嚴密、有效可控的抗疫動員網絡。另一方面,多點聯動的共同應對,有力促成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在貫徹落實黨中央抗疫決策部署方面,各級黨政機構各司其職,在統籌推進本層級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工作的同時,積極調動資源、發動橫向幫扶。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在抗疫社會動員中以點帶面發揮“頭雁”作用。各民主黨派、社會團體、經濟組織以及公民個體也在以各自的方式,為抗疫獻智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