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基層代表座談會上強調,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只有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強、把基層政權鞏固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基才能穩固。
鄉鎮、街道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紐帶、服務人民的根基,其管理水平直接關系群眾生產生活。近年來,根據中央關于進一步深化鄉鎮和街道機構改革、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的決策部署,各省、市積極探索以黨建統領為主線、以放權賦能減負增效為核心,整合優化鄉鎮和街道黨政機構、事業站所,系統性重構基層治理體系,著力破解基層治理難題,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依然存在五方面問題制約鄉鎮治理效能。一是黨建工作推進不平衡。有的基層黨組織存在軟弱渙散、工作碎片化、抓黨建方式滯后等問題。以黨建統領基層治理的系統推進不夠,黨建工作體制機制不適應現實需要。二是職能定位不明,權責不一。“屬地管理”概念泛化,鄉鎮和街道干部工作不堪重負。三是“不管失職,想管無權,管即侵權”。鄉鎮和街道缺乏相應的審批服務執法權限,存在監管有心無力、疲于應付問題。四是機構設置、編制配備與承擔的職責任務不匹配,工作運轉不暢、效率較低。實行雙重管理體制的機構,其人財物支配權全歸上級部門,鄉鎮基本“發言權”不夠。五是人員流動不暢、活力不足。鄉鎮事業編制人員存在晉升“天花板”,挫傷其工作積極性。此外,鄉鎮缺乏用人自主權和管理權,造成干部隊伍結構不合理,一人多崗的現象仍存在。
對此,應著重從探索重構基層治理體系與加強黨建統領基層治理兩方面發力。針對鄉鎮機構改革普遍面臨的問題,各級須整合基層審批服務、綜合執法、網格治理等運行體系,將“一站式”便民服務、“一隊伍”綜合執法、“一平臺”指揮調度、“一張網”社會治理縱向貫通、橫向聯通,實現設施、網絡、平臺數據互通融通。要構建基層審批服務體系,通過改革向鄉鎮和街道下放審批服務事項,把適合在基層辦理的市場準入、城鄉建設、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審批事項,最大限度地下放給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統一設置鄉鎮和街道行政綜合服務中心,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并向村街和社區延伸設置綜合服務站,初步形成縱貫省市縣鄉村五級、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審批服務體系。要構建綜合執法體系,破解執法老大難問題。針對鄉鎮和街道沒有執法權和執法隊問題,須進一步整合鄉鎮和街道現有站、所、分局,組建綜合行政執法機構,構建起覆蓋全部鄉鎮和街道的橫向執法體系,全面實行“一支隊伍管執法”。同時,還須下放給鄉鎮和街道行政處罰權、行政檢查權、行政強制權等。要全面清理規范“一票否決”和簽訂責任狀事項,為基層減負。要加強統一規范,嚴格控制“一票否決”事項。通過科學統籌、規范精簡,把廣大基層干部從繁文縟節和不必要的負擔中解放出來,進一步激勵干部干事創業、擔當作為。要拓展鄉鎮干部成長進步空間,激發干事創業活力。要把編制資源作為重要執政資源,多措并舉向基層下沉,進一步拓展干部成長空間。
在推進鄉鎮和街道改革過程中,應從體制機制上保證黨對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把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群眾組織等各類主體統合到一起,把基層治理活動、治理資源、治理功能聚集到一起,實現基層治理由“黨建引領”轉向“黨建統領”。比如,可探索、健全鄉鎮和街道黨建聯席會議和兼職委員制度,統一設置黨建工作辦公室,統籌協調鄉鎮和街道內外條塊等各類資源,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推動實現基層各類機構資源共享、協調運轉??傊?,鄉鎮和街道改革目的是要進一步強化基層黨委的領導地位和作用,使基層黨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進一步增強。所以,各縣市區要以健全區域化黨建工作組織體系、制度機制為著力點,構建以街道和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有機聯結單位、行業及各領域黨組織的“紅色聯盟”。在街道和社區黨組織的統籌協調下拆除“藩籬”、共筑“同心圓”,使基層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作者:周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