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5月6日召開會議,研究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體制機制。會議要求,要堅持預防為主,創新愛國衛生運動的方式方法,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完善公共衛生設施,大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當前,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勢頭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我國外防輸入壓力持續加大,國內防止疫情反彈的復雜性也在增加。因此,我們決不能有絲毫松懈和僥幸心理,要以疫情防控為契機,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推進鄉村環境整治,找差距、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鞏固疫情防控成果。
補齊思想認識短板。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認識是行動的動力,指引著行動的方向。部分鄉村干部和群眾對環境整治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存在被動接受、應付檢查驗收心態,工作激情不高、消極厭戰。因此,推進鄉村環境整治,首先要補齊認識短板。第一,提高思想認識。推進鄉村環境整治,必須提高思想認識,既要在疫情防控期間整治,還要在疫情結束后進一步強化,保持鄉村環境衛生整治常態化。在全民戰“疫”背景下,一手抓鄉村疫情防控,一手抓環境衛生整治,就是為了奪取疫情防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雙勝利,建設美麗鄉村,干干凈凈迎小康。第二,培育健康衛生理念。在鄉村環境整治問題上,存在重視污水處理站和廁所項目等硬件建設,忽視文明健康、綠色環保意識等軟件培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重點在‘防’。”“要發動群眾開展環境衛生專項整治,教育引導群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因此,要以疫情防控為契機,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將鄉村環境整治與疫情防控有機結合起來,根據農民受教育程度和接受能力,借助廣播電視、微信群、QQ群、抖音等新媒體,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宣傳環境知識、病毒傳染與預防知識,做到深入人心、家喻戶曉,著重引導農民樹立健康衛生理念,養成勤洗手、講衛生、不吃野味等健康衛生的生活方式,增強環保意識,提升自防自控能力,營造干凈、衛生的家庭生活環境。第三,樹立依靠群眾理念。鄉村環境整治是手段,服務農民群眾是目的。推進鄉村環境整治,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面向群眾、美化環境、改善民生,要牢固樹立依靠群眾理念,廣泛動員并緊緊依靠廣大農民群眾抓整治,把鄉村基層組織單一推動變為鄉村全社會共同行動;要把環境衛生整治目的放到改善環境衛生、服務群眾上來,提高農民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和幸福感。
形成環境整治合力。鄉村環境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動員農民群眾和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激發鄉村環境整治內生動力,形成鄉村環境整治合力,才能真正祛“頑疾”,贏民心,見效果。第一,發揮農民主體作用。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主體性主要體現在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三個方面。農民群眾既是鄉村的主人,又是環境整治的主體,還是美麗鄉村的受益主體。推進鄉村環境整治,必須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尊重農民群眾意愿,滿足農民群眾合理利益訴求,集中農民群眾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調動農民群眾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環境整治的內生動力。第二,修訂村規民約。村規民約是村級管理的重要方式和載體,有助于增強農民的自治意識和自律意識。修訂村規民約,要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注重把環境衛生、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農民應自覺打掃屋內屋外、房前房后衛生。村委會與農民家庭簽訂環境衛生責任書,明確農民家庭“門前三包”責任和環境衛生指標,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文明健康意識。第三,動員鄉村社會各方力量。要積極動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新鄉賢等社會力量參與環境整治,激發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和鄉賢能人的活力,鄉村社會各方力量協同配合,形成推進鄉村環境整治的合力。第四,營造良好環境整治氛圍。鄉村基層政府和村“兩委”應經常組織開展環境衛生講座,宣傳普及環境衛生知識、垃圾處理知識,傳播文明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讓農民群眾掌握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流程和基本要求;定期動員組織農民群眾參加鄉村環境衛生整治活動,使農民群眾在參與活動中教育自己,逐漸認識到環境整治的重要性,從被動接受到積極參與,營造良好的環境衛生整治氛圍。第五,建立鄉村環衛保潔隊伍。重點在相對穩定、有勞動能力的村民中選擇鄉村保潔員,其勞動報酬來源可以是鄉村基層政府撥一點、集體出一點、農民交一點,讓保潔員安心做好環境衛生工作。
抓住重點場所。推進鄉村環境整治,既要全面,更要抓住重點場所。第一,鄉村集市或農貿市場。鄉村集市或農貿市場是農民群眾購買生產生活用品的主要場所,具有人員密集、流量大、商品種類多和來源渠道復雜等特點,容易滋生各種病菌。因此,進一步加強鄉村集市或農貿市場為重點的環境整治尤為重要。要健全鄉村集市或農貿市場環境管理制度,規范市場分區,攤位布局合理,商品擺放整齊;全面落實清掃保潔制度,配齊環衛設施,提高集市或市場的清掃和消毒頻率,全面徹底清理衛生死角,嚴格禁止亂堆亂放雜物、亂扔垃圾,營造干凈衛生的良好購物環境;完善病媒生物防控機制,定期開展滅鼠、滅蚊蠅、滅蟑螂活動,做好記錄備查;加強市場從業人員培訓,嚴格衛生檢疫檢查,確保制作食品原料符合國家食品衛生標準。第二,鄉村公廁和污水垃圾。小廁所,大民生。要加快推進鄉村“廁所革命”,將農村公共廁所建設、改造、提升等工作落到實處,采取農民群眾樂于接受的方式,宣傳普及環境衛生知識、病毒傳染及預防知識,建立健全鄉村公廁所管護制度,引導村民養成正確如廁習慣。抓好鄉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對垃圾收集轉運處置場所、運輸工具、環衛設施設備開展清洗消毒工作,真正做到“掃干凈、轉運走、處理掉、保持住”,鏟除病毒滋生和傳播土壤。
建立完善保障機制。推進鄉村環境整治,需要建立完善環境整治保障機制,健全監督考評。第一,加強組織領導。鄉村基層黨組織承擔領導責任,基層政府承擔主導責任,尤其需要落實鄉村基層組織環境整治主體責任。實行鄉村基層組織“一把手”負責制,增強執行力,要建立鄉、村、組三級聯動組織機構,每一級都有領導責任人、承辦人,明確每個承辦人的責任區域。第二,健全科學規劃。鄉村環境設施建設規劃,要立足本地實際,充分尊重農民群眾意愿,經過農民群眾廣泛協商討論,制定科學合理的垃圾池規劃和垃圾清運方式。鄉村環境設施建設規劃要統籌考慮污水排放、家畜飼養和雜物堆放等實際問題,既要科學設置,又能夠整潔美觀。第三,整合項目資金,彌補鄉村環境整治資金短板。發揮項目資金在環境整治中的作用,統籌涉農項目資金,優化資金分配方案,注重鄉村環境整治項目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田改造和農業現代化有機結合,發揮資金的集聚效應。要建立環境整治經費保障機制,創新經費投入方式。地方政府要增加鄉村環境整治經費投入,將環境整治經費列入地方財政預算,確保逐年增加財政投入;地方各級部門應提供項目、資金、技術等方面支持,積極參與鄉村環境整治工作,解決鄉村環境“臟亂差”;拓展籌資渠道,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出資參與鄉村環境整治,遵循“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建立鄉村環境整治補償機制。第四,強化健全監督考評。通過明察暗訪、重點巡查、現場辦公等方式,經常深入鄉村,檢查環境整治政策措施的執行落實情況。建立鄉村基層干部的環境衛生目標責任制,層層細化環境衛生目標,把具體任務分解到個人,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整治網絡,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確保鄉村環境整治實效。(作者:張雅光,天津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