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山治土治“窮窩 ” 抒寫“美麗鄉村”新篇
山頂樹木蒼翠,碧綠欲滴;山腰澗水淙淙,梯地環抱,瓜果飄香;山腳梯田錯落有致,池塘內荷葉上蜻蜓泛波,鵝鴨戲水追逐戲,魚兒躍出水面歡唱。裊裊炊煙中藍互白墻的農家小院修竹成行,院壩整治凈爽。這是大英縣玉峰鎮斗笠村水土保持治理區的情景。
9月3日,我們一行來到玉峰鎮斗笠村。
在碧波微蕩的山坪塘旁,川投水務大英公司黨支部副書記、駐村干部周義雙告訴我們,2018年該村實施水保項目后全村的山更綠了,水更清了,水系更完善,山間的便道促進了老百姓增收,既使是下雨天,老百姓也能進地收疏菜,小型車輛也能進去運輸。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水源得到了保障,今年的水稻也實現了增產,外地的收割機也進村收割了。
村支部書記代三全告訴我們,水土保持項目的實施給村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生態得到了修復,產業得到了發展,老百姓得到實惠。2019年全村種殖了疏菜、水果,產業的發展,外地客商陳榮康進駐了斗笠村,斗笠村的前景會一年比一年好。
水土保持項目區斗笠村成熟的南瓜
玉峰鎮斗笠村是一個典型貧困村,全村人口879人,其中貧困人口213人,過去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該村地理偏僻、交通不便,水利設施老化失修,產業基礎薄弱,外出務工人員多,耕地撂荒多,導致該村貧窮落后。
2018年,大英縣水利局對該村開展需求性調查,依托國家水土保持項目,幫助斗笠村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整治山坪塘1口,新建生產便道9.2公里、蓄水池3口,坡耕地改造538余畝;在治理水土流失同時,幫助斗笠村發展特色產業,成立大英玉鑫麗景產聯式合作社,引進大英綠鼎農業有限公司,采取政府主導、“企業+農戶(貧困戶)+村集體”模式投資200萬元在玉峰鎮斗笠村6個社種植脆紅李537畝,由企業統一栽植、統一管護、統一采摘、統一銷售。預計3年后可年產優質脆紅李1000噸,實現年產值600萬元,企業、農戶、村集體按照6:3:1的比例分紅。發展辣椒產業。全村現已建成2500平方米的辣椒育苗大棚,套種辣椒300余畝,2019年,預計產出優質辣椒1000噸,每畝增收5000元。發展有機蔬菜。全村套種海南南瓜、茄子100余畝,預計產出優質有機蔬菜1500噸,每畝增收4000元。截至今年7月,斗笠村蔬菜產業銷售量已達80噸,產值50余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00余元,人均增收2500元,我們相信實現穩定脫貧的目標并不遙遠。
生態修復沒有終點,只有起點,永遠在路上。
后壩村村是一個典型窮貧困村。
隆盛鎮后壩村水土保持建設工地
在隆盛鎮后壩村水土保持建設工地上,大英縣水利局農村水利管理股副股長梁福林告訴我們,后壩村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1.31hm²,坡改梯20.17hm²(全部為石坎坡改梯),保土耕作40.69hm²,封禁治理30.45hm²,修建排灌溝渠4.13km,蓄水池8口,沉沙凼24口,道路4.26km,堰塘整治1座,項目實施后生態效益十分明顯。通過實施梯田工程建設,達到帶動產業調整積極性的目的,增加地面植被覆蓋度,降低雨水對地面的直接沖刷,增強土壤涵養水能力,減輕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經過水土保持措施,將大大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土壤將變得通透,有機質將增加,土壤肥力增強,各項產值(農林牧)將增產增收。通過實施梯田工程建設綜合整治,將改善地面小氣候,小流域平坦后,流域內的濕度、氣溫、風力等發生的變化,縮小地區溫差,降低干旱、霜凍發生的頻率,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改變流域小氣候,將降低土壤侵蝕模數,減輕水土流失。通過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后年保土量將達到3.36萬噸,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為901.31萬元,小流域人均增收465元,減少貧困戶684戶。減少貧困人口1765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站在新起點,大英縣以建設綠色生態大英為抓手,堅定不移地抓綠色發展,并積極推動長江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工作,切實擔起保護長江的“大英責任”。
(遂寧市大英縣水利局 白波 陳斌 梁福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