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為了更好的發展,課堂教學改革亦是如此。自進入新世紀以來,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所需,世界各國紛紛開展了學校層面的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改革。以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力求精選教學內容,留給學生更多自由發展的空間,為學生掌握基本內容和發展個性創造適宜的教育環境。在我國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動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北京市前門外國語學校,基于核心素養的深刻把握,遵循“解放學生,發展學生”的育人之道,積極探索“變教為學”的有效途徑,建構了獨具個性的“生長課堂”,從而吹響了課堂教學改革的號角。春天里,聽著那悅耳而奮進的號角聲,讓我們走進北京市前門外國語學校,與楊梅校長一道共同解析課堂教學改革中生命解放的密碼。
自由之精神:讓課堂富有生命靈性
生長是天地之源,是萬物之始,更是人最自然、最真實、最本真的“初心”再現。教育的意義在于把生命作為原點,解放生命,讓每一個生命積極而自由地生長。這是教育的根,根勁而本立,本立而道生,道生而天下大同。由此,遵循教育規律,讓生命自由而靈性成長,這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所在。“通過課堂教學改革,讓課堂成為學生可以自由地聽、自由地想、自由地講的課堂,成為有交流、有交鋒、有交融的自由生長的課堂。”帶著這樣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思考,以楊梅校長為引領的前門外國語學校教育團隊展開了對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探討和可行性研究。
彰顯自由精神,讓課堂富有生命靈性。我們看到,前門外國語學校所倡導的“生長課堂”著眼點關注的就是每個生命的自由成長,通過對學生成長特征與思維特質的深刻理解,立足于學校現狀,關注生命的終極幸福和心靈的自由成長,提出了“生長課堂”的課堂模式。在采訪交流中,很多老師對于“生長課堂”的核心理念都有共同的意識,那就是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的教學理念,探索“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學習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搭設“問題”的平臺,實施“自學”“互學”“展學”等多種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習真正的在課堂上發生,實現了生命在課堂上的解放。
學校領導和老師們共同探討“生長課堂”
“無非常之志,難行非常之事;無非常之事,難立非常之功。”“生長課堂”教學模式的開展,必然要花費大量時間在學生互學、展學等環節上,從“眼前利益”的角度看,很可能拖慢教學進度,降低教學效率;但從“長遠利益”的角度看,學生可以慢慢積淀可持續發展的能量,其所帶來的學習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最終必將全面超越被動學習的效能。因此,“生長課堂”的開展,不僅需要探索和勇氣,更加需要信心和智慧,只有這樣才能落地生根發芽。2017年底,學校老師們開始在初三期末復習中大膽嘗試、勇于實踐“生長課堂”,取得了令前外人欣喜的成果,也極大地振奮了前外人的信心:在這樣的課堂上,全班學生積極性空前高漲,他們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小組合作更是激發了學生團結互助共同提高的團隊精神。這正如冬日里的一抹暖陽,讓老師們對“生長課堂”的顧慮冰雪消融,激蕩出春水浩浩的課堂教學改革熱潮。以此為起點,老師們一本本內容豐富、條理清晰的讀書筆記讓人如飲甘醇;一次次激烈的教學討論讓智慧碰撞、激情澎湃;一頁頁導學案上的深耕細作讓課堂教學扎實有度,使學生對“生長課堂”充滿了期待……
2018年3月,北京的春天仍然清寒料峭,卻已然擋不住前外人心中推進“生長課堂”的蓬勃激情。在專家現場培訓中,老師們親歷自學、互學、展學的學習過程,切實體會到“生長課堂”如早春芳草,以蓄積了冬的力量開始頑強地沖破地表,帶著懵懂的探索與成功的喜悅逐漸出現在前外的每一間教室,每一節課堂。為了讓“生長課堂”更加完善、更加充滿生命的活力,前門外國語學校行政領導自發地走進課堂聽課、評課,并做到聽必評,評必透;骨干教師們積極帶頭進行實踐研究,并開展了如火如荼的全校骨干教師生長課堂研究展示課……采訪中,我們驚喜地發現,“生長課堂”成功的開展,關鍵是實現了教師思想的轉變,他們從不理解到有了認同,有了實踐,并達成了共識:課堂是師生精神、道德和生命相遇的場所。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和教師敞開心扉、相互支持,尊重信任、欣賞接納,彼此分享知識的理解、經驗的習得、智慧的生成、情感的共融;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敞開心靈、傾聽對話,啟迪思考、自由生長,師生思維被碰撞、文化被建構、生命被激蕩、精神被升華。
著名教育家杜威說: “生長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長。”在他看來,教育不是把外面的東西強迫學生去吸收,而是要使生命與生俱來的能力得以解放和生長。前門外國語學校以自由之精神,關注生命與發展,讓課堂從追求高效走向尊重生命自由,從而讓每個生命在“生長課堂”中擁有一汪甘甜的清泉,一片明媚的陽光。
平等之思想:讓課堂涌動生命激情
生命因平等而自由。現代課堂教學的核心就是尊重生命的平等,學生是一個個生命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只有平等地尊重學生,主動探索,勇于實踐,大膽發表想法和見解,給他們營造創新的氛圍和寬松的環境,創新的火花才會被點燃,才能真正體會到教學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激情。這就要求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研究者,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開展爭論。基于此,前門外國語學校“生長課堂”的探索與實踐,將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呈現方式改變為教師和學生的平等互動交流活動,讓課堂由教師“一個聲音”的激情獨奏走向師生“一群聲音”的激情協奏,讓丹鳳引吭、百鳥喑啞的課堂生態走向丹鳳引領、百鳥和鳴的無限風光。
日本教育家佐藤學在《靜悄悄的革命》中對“學”做過一個詮釋:寶蓋頭上部是兩只交叉結網的手,下部是一個孩童正在學習織網,意味著“學”的過程就是師生雙方互動的生長過程,傳達了知行合一、教學相長的教育理念。學校黨支部書記王祺對“生長課堂”的教學核心娓娓道來:“在前外開展生長課堂改革的過程中,從一開始我們就提出了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如何讓學生愛上學習,甚至對學習‘上癮’,所有教學模式上的改變,根本上還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想真真切切地在‘教書’的過程中實現‘育人’的效果,就必須改變傳統課堂死氣沉沉的局面,尊重學生,平等對待,讓課堂涌動生命激情。”正是如此,前門外國語學校充分把握了“學”的深刻含義,構建了“當堂自學、同伴助學、活動展學、師生評學、教師導學”的“生長課堂”,讓學生的“學”居于核心地位,教學的一切活動都以“學”為主線展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其中,導學案、學習小組是它的兩個平臺;自學、互學、展學、評查是它的四個主要環節;教師的敬教、樂學、學研、教研、科研是它的五個保障。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先提出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前門外國語學校的“生長課堂”所推行的正是“主問題導學”——找到一節課的主問題,搭設一個“問題”的平臺,讓學生以“問題”為導向來思考,從而在尊重學生自我探究的基礎上培養綜合素養和思維能力。課堂上,老師們以導學問題為線索設置學習討論題目,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分析思考問題,在互學過程中解決簡單一般問題,在展學過程中顯露核心難點問題,而老師則根據學生所呈現的問題,給予有針對性地指導和幫助。這樣,就能夠促使這堂課達到“研究真的問題”,就像物理學上的“質點”一樣,大道至簡。
良好的課堂生態,有活力、有生成,而且是和諧的、溫情的。為了在課堂上推進學生生長,涌動生命激情,凝聚合作精神,把課堂變成一個對話場、辯論場、討論場、思維場,成立互助學習小組是關鍵。小組規模直接影響合作時效,為了避免學生在互動合作學習中出現形式化、表演化、平庸化、模式化的問題,前門外國語學校制訂了科學的分組方法。其學習小組一般由3-4人組成,采取學生自主選擇小組成員,教師根據學生的層次稍作調整的方式分組,以“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分組基本原則。“組間同質”是對小組進行均衡化的資源配置,根據學習成績、能力、性格等不同將學生相對均衡地分配到小組中去,有利于組間開展學習競爭;“組內異質”是按照學生的整體學業水平進行分配,即按照優秀、中等、后進三個層次來分配,實現差異化分組,有利于小組內部形成互助協作的關系。有效的分組方式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協作學習的內容,同時使得每個小組成員的層次基本相當,學生比較容易產生共鳴,教師比較容易進行分層教學。為了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促使小組成員相互欣賞、相互認同、相互理解和包容,學校還致力于培育小組文化,結合學習積分卡制度等制定相應的獎懲規則,促使小組集體榮譽感的生成。在“生長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能夠受到鼓勵和幫助,都有勇氣站起來表現自己,都有機會為了集體的榮譽貢獻自己的力量,讓展示水平獲得螺旋上升。
“教什么”是科學,“怎么教”是藝術,教學是藝術與科學的共舞。“生長課堂”的舞臺需要學生們自由而翩躚的心靈之舞,更離不開老師們踩著教學的鼓點和心靈的節奏適時而精心的點撥。在前門外國語學校老師看來,生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生命都有其獨特的價值。教育就是要“幫助每一個人打開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見、理解、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人類自豪感的火花”。因此,前門外國語學校“生長課堂”教學中的“教”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學生教學生”,學生在自學、互學環節中是小組內互為“小先生”,而在展評環節中是全班同學互為“小先生”,學生自己能夠學會的不必教,組內能夠自己解決的也不用教,展評中能夠解決的不用教;在“生長課堂”教學模式的四個環節中,力爭做到自學解決微小問題、互學解決中等問題、展學解決高等問題、教學解決超難問題。第二層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即備課時心中要有教學模式,要有主環節,要有各種情況下的預設。上課時不能抱著教案走程序、過內容,而是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靈活而藝術地處理問題,善于解決臨時出現的問題,保護學生發言提問的積極性,善于引導解決同學之間對問題的互相質疑,善于把握契機,對重點難點進行適時講解。我們看到,在前門外國語學校的課堂上,老師們上課不僅僅教知識,而且還與學生進行心的交流,產生情的共鳴。那滿含的微笑,那幽默風趣的語言,那脫口而出富有才氣的談吐,那信任與鼓勵的眼神,那會說話的手勢,那忘情地、會心地、癡迷地投入,無不深刻印在學生們的心中。
生命不是一場“獨角戲”,是平等的,是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的。前門外國語學校“生長課堂”的思想核心就是尊重每個生命平等的課堂,讓課堂成為一個熱烈交往的場景,成為―個充滿生命氣息、朝氣蓬勃的過程,每節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過程,課堂洋溢著生機,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真正讓課堂涌動生命的激情,讓學生在“生長課堂”中體驗一次難忘的經歷,獲得一種美的享受!
博愛之靈魂:讓課堂釋放生命活力
課堂是為了點化生命,蕩滌思想,豐富人生,而愛的課堂更能讓生命釋放活力。前門外國語學校的“生長課堂”,尊重學生個體生命成長的過程和規律,進入師生共同生長的生命領域,既關注師生當下的生長狀態——課堂深處豐盈蓬勃的生活律動,讓師生的語言、思維、精神都得到了愛的生長;又指向遠方——課堂為師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積蓄了生長的力量,萌發了生長的渴望,擁有了良好的生長態勢和能力,彰顯著生命之博愛,提升著生命之品質,實現著生命之意義,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學校老師為“生長課堂”建言獻策
自由、平等地尊重學生,是為了更好地愛學生。正如楊梅校長所說 :“我心目中的好學校它要具有廣闊的視野、明確的教育目標、科學的人性化的管理、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成長的平臺,還必須擁有一批有愛的好老師能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的各種素養。”為了讓“生長課堂”煥發無限的創造力與生命力,前門外國語學校開展了大規模的全校“生長課堂”賽課活動,一線教師全員參與,通過一節一節地聽課、評課,不斷錘煉著的課堂教學水平、豐富著課堂教學經驗、積累著綜合文化素養。在異彩紛呈、特色盡顯的“生長課堂”上,有的課堂教學思路清晰,課程結構緊湊;有的課堂聯系生活實際,教學功底深厚;有的課堂注重問題探究,抓住學生思維生成……每位老師在授課過程中,無論是鼓勵的眼神、耐心的等待,還是巧妙的引導、智慧的啟迪,都體現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的課堂氛圍,使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思維發展,師生之間做到了深層次的交流和互動。學校評審組的中肯評價與改進建議更激發了老師們推陳出新的教學活力和同臺競技的教育激情,讓老師們覺得“這種賽課真過癮!”有的老師不僅對自己發揮不滿意的地方認真反思總結,還在課后向評審組老師殷切表示 :“過兩天,您一定再去聽我的課,看看我是否有提高?”在首屆“生長課堂”總結表彰會上,參賽教師發自肺腑的總結感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老師,“生長課堂讓我在教學中總是收獲驚喜,師生總能在課堂上擦出思辨的火花!”在老師們幸福而有活力的笑容里,“生長課堂”的愛在延伸、在生長、在豐富……
同樣,在課堂上,老師能否把學生看成一個個獨立、個性的精神個體,引領他們經歷一次次深刻的愛之旅?能否引導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慢慢敞開心扉,進行一次次愛的洗禮,獲得一次次解放生命的體驗?這是前門外國語學校每位老師課堂教學中孜孜以求的心靈之問。在課堂上,老師們從愛的角度出發,采用學生喜愛的課本劇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維,讓學生在自學樂學中成長自我,學生們通過惟妙惟肖的表演和深入貼切的思考充分發揮著想象能力、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課堂涌動著由“讓我學”變成“我要學”的迫切渴望,讓愛得以延伸。可以說,“生長課堂”突破了原有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把學生們置于一種動態、開放、生動、博愛的學習環境中,不僅改變了學生學習的地點和內容,更改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渠道,使他們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中獲得一種新的學習體驗,激發智慧,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這里得以解放和生長。
愛,讓每個生命得以成長,靈魂得以升華。自“生長課堂”開展以來,學校教師在全國第七屆生命教育創新高峰論壇暨教學觀摩課比賽中獲得特等獎,并先后迎來北京市東城區人大文體衛、區教工委、區教委以及外省市兄弟學校的高度肯定和贊譽。尤其是兩名從河北承德來前外掛職的校長走進“生長課堂”聽課兩周后,該校的教學干部也慕名來聽課,這難道不是對前外“生長課堂”的最大認可?面對成績與肯定,主管教學的王繼云副校長激動地說道:“前外人堅信,生長課堂就是有生命成長氣息的課堂,是有愛的課堂,是往下能生根,往外能長腳,往上能枝繁葉茂的、有生機的課堂。前外和前外的師生會在生長課堂上扎實、優美、溫暖地生長。”
“自由的因子,生命解放的密碼。”這是北京市前門外國語學校“生長課堂”給予我們的重要啟示。他們所推行的“生長課堂”教學模式,一心向“道”,找到了解放生命的本原,那就是通過自由、平等、博愛來提升人的素養和情操,培育具有世界眼光、中國情懷的人格,從而獲得生命自由生長的密碼。我們相信,前門外國語學校基于生命自由成長的“生長課堂”,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豐富而深入的研討中,與自由同行,與平等相伴,與博愛相依,并在《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引領下,將更加有靈性、有激情、有活力地生長!一往無前,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