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眾關注的“兩會”焦點問題往往與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有密切的聯系,這些焦點問題是社會利益的聚焦點,是社會成員的疑慮點,也是不同群體的分岐點,同時,實事求是地看,絕大多數焦點議題主要是常態性的民生問題。
【關鍵詞】“兩會” 焦點問題 民生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民眾關注的“兩會”焦點問題往往與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且具有鮮明的群體性差異
2019年 “兩會”前,不少主流媒體機構對大眾關注的熱點議題作了網絡調查,比較權威的有人民網的熱點關鍵詞調查,在專家設置的關鍵詞中,公眾對18個熱點詞發表了看法。前10位依次排序為:正風反腐,依法治國、社會保障、教育改革、健康中國、“互聯網+政務服務”、收入分配、脫貧攻堅、住房制度、生態環保。這一調查的參與者有數百萬人,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反映大眾關注的問題。在新華網2019“兩會”熱點調查中,同樣是18個熱點問題,得票數較高的是教育公平、收入水平、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等民生問題,這反映了網民最真實的需求。
如果我們進入公共討論版,則發現討論的議題更加生動、具體,內容十分豐富。如在“強國論壇”中,城鄉的環境問題討論很熱烈,例如,“噪音污染能再少,悅耳的聲音、自然的聲音更多一些”;“沒有霧霾,有藍的天,清的水,純凈的空氣”;“農作物無農藥殘留,食品符合出口海外標準”;“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人共享,更需要人人參與”。熱議的還有社保改革、減輕稅負、對外開放、學前教育、人口政策、藥品降價、退休工資并軌等。
我們從公共討論版中發現,老年群體更加關注的是身體健康、養老保障、醫療費用報銷、子女贍養、旅游、再學習等。農民工群體關心的是社會公平,希望能夠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社會福利,如教育、醫療、住房保障、養老保障等,也關注勞動條件、子女受教育、城市居住、偏見與歧視等問題。企業家群體很少在網絡上發聲,但并不是沒有期望,他們關心的是企業的生存環境,經濟的發展大勢,政府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實(如交納養老等社保的費用)、企業降低成本減輕負擔等。有些群體非常關注醫療問題,關注醫療保障的制度政策,希望花小錢就能看病,并能看好病。失業群體關注的是能否再就業,有新的工作收入等。某個群體越是缺少什么,就越是需要什么。我們關心群體性的需求,這就是以人民為中心,也使問政更有針對性。
焦點問題是社會利益的聚焦點,是社會成員的疑慮點,也是不同群體間的分岐點
社會焦點問題往往是在社會生活中和社會發展中存在或產生的,是與相當多的社會成員利益相關的事物,如教育、就業、住房、環保、社會治安等,利益相關度與人們對焦點問題的關心程度具有正相關關系。社會焦點經常會反映出某些利益不滿足,甚至的沖突,具有敏感性和尖銳性。通過分析社會焦點問題,我們可以及時地、準確地了解到不同社會群體的最迫切需求。事實上,文化、體育領域的熱點話題,生命周期較為短暫,而經濟、社會、政治方面的焦點問題,特別是涉及到大多數社會成員利益方面的焦點問題,生命周期則較長。只要熱點涉及的問題沒有解決,會變成持續性的話題,有些社會經濟型的焦點問題如果遲遲解決不了,就有可能會轉化為社會問題,具有一定的社會風險。
群眾十分關心社會焦點問題,是有許多疑問期待得到解答,在社會熱點問題發展趨勢不明朗的情況下,群眾迫切希望了解它的發展狀況,據此來決定自己采取的對策。由于諸多社會熱點與重大的經濟社會發展有關,并且往往是社會改革中遇到的難點、關鍵點,但現有理論、政策又相對滯后,恰恰成了理論、政策的空白點或難點,在理論供給不足或者缺席的情況下,民眾會議論紛紛,卻又無法尋找到正確的答案。這時無助、無奈、困惑感覺就自然產生,經常牽動著眾多人的心。這就是社會對理論、政策的需要,也是新時代提出的任務。我們的理論工作者、宣傳工作者、思想教育工作者,應該正視焦點問題,從理論上、政策上、方法上給予民眾釋疑解惑。
社會焦點在輿論傳播中存在多義性。不同的社會階層、職業群體,或不同的年齡群體、性別群體,持有不同的立場和不同的心態,往往會從自身的角度對同一事物作出不同的判斷,常常會褒貶不一,出現觀點相異甚至觀點相反的情況。而這種思想觀點上的分歧、爭議,往往自身認為很有道理,而其他群體則可能認為沒有道理。當前,由利益差別引發的大量不同觀點、不同意見之間的摩擦,如在改制、福利待遇、退休金、歷史遺留等許多問題上,形成群體性的有差別的看法。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引導,只顧自身利益的偏狹觀點會持續固化,甚至情緒化。有些群體對某些政策有意見,直接采取集體行動來表達他們的訴求。這正是思想教育、理論宣傳工作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對群體關注的焦點問題,給于科學的、合理的解釋。作出符合客觀實際的科學結論,給民眾以理性的導向。
理論工作者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心,要具備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要有理論勇氣去碰觸社會熱點問題
在民生問題中,有不同的情況。有的焦點問題是持續性的,在不同時期始終會出現的。人們的需要由低到高不斷地產生。如沒有住房的希望買房,有小房子的希望變大房,有大房的需要質量更高的好房子。沒有房子的希望房價下降,有了房子的希望房價上漲。人們的需要在不斷地提升,這類議題永遠會存在。舊的需要解決了,又會產生新的需要。有的議題是暫時無法解決的,如醫療保障中的諸多問題,要想少花錢、不花錢看病,至少目前還沒有條件、沒有資源解決。如農民的養老保障問題,一下子要提升到與城市的居民同樣的水平,還缺少經濟條件。如民眾議論比較多的要將企業退休人員與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的工資完全并軌,就不是那么簡單的問題,它不只關系到結果公平,也涉及到前期人力資本的投入、工作崗位的專業性、職業的貢獻等復雜因素。這需要我們耐心地解釋與引導,而不是回避這些問題,回避問題只會使輿論中產生日益情緒化。有的是有條件解決的,諸如環境保護中的許多問題,教育的問題,社會治安的問題等屬于在政策上、措施上調整,問題就可以改善、降低、減少的。
對社會熱點現象的研究與回應,要比對其它問題的研究更加困難,因為社會熱點問題還正在發育之中,它產生的許多因素和條件還沒有完全展開,解決它的條件、資源還不具備。回答焦點問題某種意義上做的就是理論探索的工作,盡管它的答案可能不盡完善,它畢竟是理論探索的第一步。所以理論工作者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心,要有理論勇氣去碰觸社會熱點問題,這有著巨大的理論創新的空間,這時,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是最珍貴的。如果抱著怕惹麻煩、怕負責任的心態而回避焦點問題,這就放棄了理論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我們研究社會焦點是為了透過現象看本質,尋求熱點問題的理論解釋,從而引導民眾的理性,疏導民眾的情緒。對待社會焦點的態度,研究者恰恰應該持有冷靜的態度,不能憑一時的熱情解釋,而要作出理性的分析。媒體不能為了流量,故意用獵奇的筆調渲染它,小題大作、聳人聽聞、嘩眾取寵,以制造轟動效應。回應社會焦點問題,是時代交給新聞工作者、理論工作者、宣傳工作者、思想教育工作者、社會科學學者的共同的使命。
(作者為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圖解人民網第18次兩會調查:“反腐”繼續蟬聯榜首》,人民網,2018年2月28日。
責編/謝帥 美編/史航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