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吃空餉”現象的根源在于特權思想。因此,特權治理非常關鍵。加快建設特權治理有效機制,要“治心”為上,積極宣傳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治權”為本,健全內部信息公開、財務控制、法人治理和民主監督制度,完善上級單位督導巡視與激勵機制,形成協同治理合力,防止權力異化為特權。
【關鍵詞】“吃空餉” 特權 治理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吃空餉”的本質是侵占公共資源,它損害了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公眾形象,敗壞了公平正義、誠信法治等社會風氣,助長了不勞而獲、損公肥私等社會惡習,因而與善治良序、公正法治的社會建設目標是背道而馳的。“吃空餉”現象屢禁不止的重要根源,在于特權思想根深蒂固、特權行為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因此,特權治理非常關鍵。
“吃空餉”現象危害廣泛而又深遠
明朝有冒領軍隊“餉銀”的“吃空餉”典故,民國有虛報一頭驢為英語老師的“吃空餉”故事。事實上,“吃空餉”不僅由來已久,而且如今還花樣百出。除了有大權獨攬“明著吃”的形式之外,還有以權謀私“躺著吃”,退居二線“隱身吃”,借口百出“偷著吃”,不明不白“長期吃”,等等。正因為如此,國家整治行動從未中斷,2018年各地各單位開展了自查自糾、集中清理行動。盡管如此,“吃空餉”仍然屢禁不止,一些地方和單位不時會曝出典型事件。如2018年9月,陜西省榆林市紀委通報了素有陜北“最牛記者”之稱的白延林,長期以清澗縣高杰村鎮政府干部身份“吃空餉”情況。
盡管“吃空餉”現象花樣百出、形式多變,但其本質都是侵占公共資源,屬于違規違法甚至犯罪行為。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侵占的是公共財政資金;在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侵占的則是國有資產、股東權益。因此,“吃空餉”不僅性質上相當惡劣,而且影響和危害廣泛而又深遠。前者損害的是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及公職人員形象,后者則會給社會造成國有(控股)企業內部管理混亂、人員玩忽職守、侵吞國有資產等不良印象。事實上,無論發生在什么單位,“吃空餉”現象在客觀上都會助長不勞而獲、損公肥私等社會惡習,敗壞公平正義、誠信法治等良好社會風氣。鑒于此,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必須對“吃空餉”這種違規違法甚至犯罪行為進行徹底治理,使之無處遁形。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在公平、正義、民主、法治等方面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人民真正過上高質量的精神文明生活。
特權治理不力是“吃空餉”屢禁不絕的重要根源
造成“吃空餉”現象屢禁不絕的原因,無疑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在個人層面,自利人不僅是現實中絕大多數人的共性特征,也是現代經濟學的基本人性假設。而在道德情操等方面對自己要求不高、自律不嚴,自利就會演變成自私甚至唯利是圖,更何況還存在監督不到位的情形。在單位層面,規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委托—代理鏈條太長,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尚未形成,民主監督、權力制衡形同虛設現象比比皆是,這都為自私人“吃空餉”提供了可能。在社會層面,法律法規不完善,貫徹執行不到位,法治社會建設任重道遠,同時封建社會殘留的、外域國家流入的與現代文明社會不相適應的一些落后思想仍然在不少人心中根深蒂固,既揮之不去,又心向往之,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與現代民主、文明、自由、公正、法治、誠信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背離的特權思想。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特權治理不力是當下包括“吃空餉”現象在內的諸多社會頑疾尚存的重要根源之一。“吃空餉”的人,要么是自己本身尚有特權,要么是擁有特權的人在其背后“罩”著他(她),否則,他(她)不僅根本無緣于“餉”,而且也難逃領“餉”過程需要經過的若干環節及工作人員的監督與制約。
顧名思義,特權就是凌駕于公共規則之上、能夠逃脫民主監督與有效制約的特殊權力。從歷史經驗看,在一定范圍內擁有特權,往往就有了飛揚跋扈、恣意妄為的社會資本。相當長時間的封建社會,擁有特權的帝王將相、奸佞小人的任性亂為形象給許多人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新中國成立后實行的計劃經濟體制,不僅造就了大大小小的特權人物,而且至今還在影響著不少人的思維習慣與行為方式,使得他們“喜特權”“重關系”,民主、法治、公正等現代文明思想尚未深入到他們的心底,而這些現代文明思想恰恰是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基石,因而,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在建設完善之中。“吃空餉”現象屢禁不絕的重要根源即在于相當多的人仍然崇尚特權,在單位里或明或暗地構建特權體制、灌輸特權思想、組建特權團體、創設特權利益,近些年從中央到地方查處的絕大多數曾經在一定范圍內權高位重的“人物”皆是如此。正是有了特權人物,才有了“吃空餉”的前提條件與可能,而特權團體與組織內形成的官官相護甚至狼狽為奸的關系網絡,則是“吃空餉”得以實現的不可或缺的支撐與保障。因此,能夠逃脫規章制度有效制約和民主監督的特權是包括“吃空餉”在內的諸多違紀違規違法行為的溫床,治理“吃空餉”現象必須從源頭上遏制崇尚特權的思想溫床和各級單位內容易滋生特權的組織溫床。
根治“吃空餉”,重在構建特權治理的有效機制
特權不只是容易滋生“吃空餉”等違規違法甚至犯罪現象,還會帶來更大更加深遠的影響與危害。蘇聯由于國家內部形成了龐大的特權階層,導致政府與人民離心離德,最終走上了分裂解體的不歸之路。特權大行其道,必然會使社會公平正義盡失,必然會失信于民,最終必然會走上亡國之路。正因為如此,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新時代治理特權,重在形成根治的有效機制。
鑒于不少人心底里的封建特權思想還根深蒂固,因此,新時代治理特權,首先是“治心”為上,特別是要積極宣傳并倡導自由、民主、平等、公正、法治、敬業、誠信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這些現代文明思想能夠真正深入于心并有效地踐于行。實際上,這也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思想解放,沒有思想大解放,改革是很難推進下去的。更何況,特權思想,還顛倒了公私、混淆了是非、模糊了義利,更失去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本色與初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樹立“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的科學權力觀,始終心系人民、敬畏法紀,方能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堅守“權力姓公不姓私”,保持一切為了人民的赤子之心,各級領導干部才會走好為民從政之路,并把手中權力切實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干事、為民謀利,而不是為己撈福利、“吃空餉”。
其次是“治權”為本,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缺乏民主監督和有效制約,權力就可能膽大任性、肆意妄為。“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因此,必須讓權力在民主監督的陽光下科學運行,只有織密監督之網,權力才會難以“特殊”、無法任性。為此,必須用好“信息公開”這一有力利器,完善各級各類信息公開制度。同時,各單位要加強內部財務控制制度、法人治理結構和民主監督與制約機制建設,上級單位則應強化督導巡視,并通過激勵機制建設,充分調動并有效發揮法律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等各種力量的監督作用,實現多管齊下、協同治理,進而保證權力不被異化為特權,從而根治“吃空餉”等違規違法甚至犯罪行為。
(作者為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①田立夫等:《反腐敗必須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人民日報》,2013年5月27日。
②辛識平:《切除特權現象這個毒瘤》,新華網,2018年1月12日。
責編/張忠華 美編/李月敏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