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把握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的主要任務
面對新時代新目標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調整優化政府機構職能,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必須重點完成好以下幾方面任務。
合理配置宏觀管理部門職能。這是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的基本要求。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離不開科學有效的宏觀管理。當前,世情國情黨情已經發生歷史性變化,這就要求我們認真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宏觀管理的成功做法和寶貴經驗,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任務新要求,牢牢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合理配置宏觀管理部門職能。《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要求,科學設定宏觀管理部門職責和權限,強化制定國家發展戰略、統一規劃體系的職能,更好發揮國家戰略、規劃導向作用;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創新調控方式,構建發展規劃、財政、金融等政策協調和工作協同機制。
深入推進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在于簡政放權。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持續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從根本上說,就是要通過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交給市場或社會,把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管住管好。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放管服”改革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突破口,大幅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取得了顯著成效。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繼續把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擺在突出位置。《決定》要求,減少政府微觀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完善市場監管和執法體制。這是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的重點任務。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是行政機關最大量的日常行政活動,是實施法律法規、依法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主要途徑,是實現政府職能的重要方式。《決定》要求,改革和理順市場監管體制,整合監管職能,加強監管協同,形成市場監管合力。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統籌配置行政處罰職能和執法資源,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整合精簡執法隊伍,解決多頭多層重復執法問題。
改革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管理體制。這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體制保障。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堅持”基本方略之一,將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目標,提出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必須改革目前資源和生態環境領域“九龍治水”的管理體制。《決定》要求,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制度保障。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統一行使監管城鄉各類污染排放和行政執法職責。
完善公共服務管理體制。基本公共服務是現代政府治理的主要內容,既關系民生保障和改善,也關系民心向背和執政基礎。《決定》要求,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推進城鄉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制度統一。政府職能部門要把工作重心從單純注重本行業本系統公共事業發展轉向更多創造公平機會和公正環境,促進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邊遠地區和生活困難群眾傾斜,促進全社會受益機會和權利均等。加強和優化政府在社會保障、教育文化、法律服務、衛生健康、醫療保障等方面的職能,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從以事前審批為主轉變到以事中事后監管為主,是我國政府治理理念和模式的重大轉變。《決定》要求,改變重審批輕監管的行政管理方式,把更多行政資源從事前審批轉到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上來。創新監管方式,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和“互聯網+監管”,加快推進政府監管信息共享,切實提高透明度,加強對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領域的監管,主動服務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提高監管執法效能。
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是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的必然要求。《決定》要求,精干設置各級政府部門及其內設機構,科學配置權力,減少機構數量,簡化中間層次,推行扁平化管理,形成自上而下的高效率組織體系。明確責任,嚴格績效管理和行政問責,加強日常工作考核,建立健全獎優懲劣的制度。打破“信息孤島”,統一明確各部門信息共享的種類、標準、范圍、流程,加快推進部門政務信息聯通共用。改進工作方式,提高服務水平。加強作風建設,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次機構改革的全面有力實施,必將極大提高各級政府的行政效能和政府公信力、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