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策略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國家大戰略,意義重大,需要規劃先行,精心謀劃,一張藍圖繪到底,要因地制宜,穩扎穩打,不能刮風搞運動,更不能急于求成,大干快上。
第一,要創新實施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的是要讓農民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實現“業興、家富、人和、村美”。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鄉風文明、生活富裕”,與黨和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相一致,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實施中必須以全新的理念,不能用傳統的方式,單純地給點錢物、安排幾個項目、派幾個干部就能解決問題,而是必須從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的角度來統籌考慮,強調生態保護、產業升級、文化傳承、社會進步,只有這樣鄉村才能真正振興。
第二,精心謀劃精準試策。鄉村振興戰略重在具體謀劃和精準試策,換句話說重在“實干”。實施“扶貧解困、產業提升、舊村改造、環境整治、文化傳承”的“五大行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抓手。“振興”首先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先讓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做到脫真貧、真脫貧,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然后再來談“振興”,否則“振興”只能是一句空話。脫貧脫困以后的鄉村人口要能夠保證不返貧,就必須有就業,因此就要產業提升,要將一二三產業融合起來,在發展優質農業、特色農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網購、電商、旅游等第三產業,為農民解決就業實現增收。舊村改造可以采用“小規模聚居、組團式布局、微田園指向、生態化建設”的“小組微生”模式。這種既適宜于平原,也適宜于丘陵和山區、既適宜于新建聚居點,也適宜于改造舊村落模式,具有廣泛的適應性。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干凈整潔,有文化品味和內涵,因此,在富裕起來的基礎上,要進行環境整治,加強文化傳承。
第三,建設田園綜合體。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專門提出了建設田園綜合體,就是以農民為主體,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田園社區有機結合,四位一體,宜居宜業宜游,是美麗鄉村新形態,是城鄉融合發展的有效載體,是鄉村振興的標志,是城鄉融合發展機制的一種嘗試和創新。田園綜合體建設要遵循鄉村演進發展規律,從鄉村與城市、新村與產業、村莊與自然、村莊與村莊、村莊與歷史文化等多種關系中,去找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到它們之間互動、融合、和諧、差異、傳承和自治等帶規律性的東西,既保障城市資源能夠向鄉村配置,又能夠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激發農民群眾內生動力,有效解決好人、地、錢等問題,使鄉村振興落到實處,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四,加強鄉村振興的制度建設。鄉村振興戰略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從法律、制度建設上加以規范,做好“人”“地”“錢”“組織”“文化”五個方面的文章,才能保證這一戰略實施的可持續性。一方面需要盡快出臺《鄉村振興法》,從法律層面上規范這一戰略實施;另一方面要“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彌補這一戰略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制度供給不足或空缺,保障戰略實施的規矩立在前頭。在組織上要使“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真正落在實處,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公共財政投入上優先保障,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人人真刀真槍地干,要素真金白銀地投入,鄉村振興戰略時間表才能如期實現。
責 編/楊昀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