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車偉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目前,在談到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時,我們常常會聽到不同的聲音,有人悲觀,有人樂觀。如果僅著眼于傳統經濟的視角,很多產業無疑已經產能過剩,不少企業正在消亡或往其他國家轉移,看到這些,當然會覺得中國經濟發展前途暗淡。而如果著眼于創新經濟,則會看到活力和希望。比如說,我們看到,即使在偏遠的農村地區,創新經濟也在展現發展活力。農民既可以從事傳統農業生產,也可以開網店,是一個電商,同時還可能經營農家樂和民宿,提供觀光旅游服務,是一個服務提供商,這樣的農民,作為一個經營主體已經很難用傳統三次產業概念加以區分,代表的是一種新業態。傳統經濟活動通過業態融合形成的新業態當然也是創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創新經濟正在改變著傳統經濟的一些特點和規律。這里筆者略舉二三點,比較創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不同。
首先是計劃和市場的關系在創新經濟中有了新的詮釋。在傳統經濟中,市場和計劃是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要做到計劃性就無法兼顧市場性,而在創新經濟中,卻出現了可以兼容的特點。在傳統經濟中,產品生產和需求要由市場來調節,而市場并不能事先知道生產多少才能滿足需求,結果必然使供求之間出現矛盾,從而產生一些如經濟周期和經濟危機等難以避免的問題。而創新經濟由于有了大數據、云計算和互聯網的有力支撐,供求之間可以建立起直接有效的聯系,生產多少,生產什么,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傳統經濟中的生產過剩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避免。現在看到的一些訂單經濟,通過互聯網訂單來安排生產,市場仍然發揮自己的作用,但計劃性大大增強,盲目性逐漸減少。目前流行的“產品眾籌”,就是典型的訂單經濟模式。
其次,標準化和差異化的矛盾在創新經濟中也可以找到折中的辦法。工業化企業生產往往選擇生產規格一致的產品,追求標準化和規格化生產,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在于標準化的產品包含的信息量最少,在無法得知具體需求信息的情況下,消費者最可能接受標準化的產品。反之,如果企業生產的是差異化的產品,就不容易找到相應的消費者。但創新經濟中,生產方和消費方的信息渠道通暢起來,企業可以在標準化和差異化之間做出更有利的選擇,很多差異化的需求可以直接得到滿足,整體經濟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例如,海爾集團目前已經基本不再生產規格化產品,而是按照市場需求來安排差異化生產,直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因此,創新經濟正在改變市場選擇機制,傳統經濟通過規模化和標準化產品占領市場,而創新經濟通過個性化、差異化和高品質的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
第三,生產和消費在傳統經濟中是兩個相互分割的過程,但在創新經濟中二者可以是一個統一的過程。我們知道,在傳統物質產品的生產中,生產對應著供給,消費對應著需求,供給和需求通過產品數量和價格得以聯系起來,無論是產品數量還是價格出了問題,都會產生經濟問題。比如,通貨膨脹的根源就在于總需求不能與總供給在總量和結構上相匹配,總供給小于總需求必然導致通貨膨脹,而總供給大于總需求則會產生產能過剩。由于生產和消費的脫節,生產和消費無法做到完全匹配,不能統一起來。而在創新經濟中,生產和消費可以做到時間和空間上的高度融合,從而在全社會實現供求平衡程度的大幅提高。借助信息手段,更多的生產會按照消費需求進行安排,每一件產品和服務,在生產之前都知道它的消費者是誰;借助新型制造業和物聯網,每一筆訂單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并送達消費者手中。比如,網約車的出現不僅方便了消費者,而且大大降低了出租車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空駛率。精準生產、精準服務的出現和普及是創新經濟區別于傳統經濟的根本所在。因此,新型供求關系正在形成,有經濟學家認為,這甚至將改寫經濟學教科書。
當然,創新經濟展現出的新特點和新規律還有很多,如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在創新經濟中得到更好的關聯,競爭和壟斷的關系在創新經濟中可以有新的詮釋。總之,創新經濟正在改變我們對傳統經濟的一些認識和規律,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創新經濟,理解創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