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
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 發展的指標體系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認為,從大約20年前提出轉變增長方式到大約10年前提出轉變發展方式,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再到黨的十九大提出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踐不斷深化、認識不斷提高。
寧吉喆表示,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因此,我們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一個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研究建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統計指標體系,測算計算方法和評價辦法。”
寧吉喆透露,去年以來,國家統計局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拿出了綠色發展指標體系以及分地區的計算結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將于年底前公布。在此基礎上,還將抓緊研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統計指標體系。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過去幾年在經濟領域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通過綜合施策,實現了國民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調整了經濟結構,化解了下行壓力。”寧吉喆說,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把穩和進統一起來,把握工作節奏和力度,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
“穩,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穩經濟、穩物價、擴就業、增收入,保持社會大局穩定。進,要加大促改革、調結構的力度。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統籌各項政策,加強政策協同,把握好經濟社會和改革開放的政策取向。”寧吉喆說。
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創新國家的本質是依靠創新活動推動經濟的發展和競爭力的提高。”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認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既是搶抓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的戰略舉措,也是我國邁向現代化強國的內在要求,更是應對我國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選擇。
對于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王志剛認為要重點做好幾方面工作:
發揮科技創新核心作用,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新一代信息網絡、智能制造、現代能源等領域推動新興產業技術體系協同創新,注重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支撐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促進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商業模式融合,拓展數字消費、電子商務、現代物流、互聯網金融等新型服務業。
加快實現科技創新成果重大突破。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強化新思想、新方法、新原理、新知識的源頭儲備。聚焦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組織產學研聯合攻關,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
強化創新人才培養引進。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新型科技產業,支持和培養具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加強創新型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在重大戰略領域布局國家實驗室,打造一批體現國家意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創新基地。聚焦能源、生命、粒子物理等領域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完善支持企業創新的普惠性政策體系,打造連接國內外技術、資本、人才等創新資源的技術轉移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