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國家機關可設立巡視機構
為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條例》進一步提出具體要求,規定“中央有關部委、中央國家機關部門黨組(黨委)可以實行巡視制度,設立巡視機構,對所管理的黨組織進行巡視監督”,強調“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應當加強對中央有關部委,中央國家機關部門黨組(黨委)巡視工作的領導”。
目前,已有62個中央單位探索開展巡視工作。著力發現和推動解決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黨的觀念淡漠,黨的紀律松弛,“兩個責任”虛化,管黨治黨寬松軟等問題,堅決防止“燈下黑”。
趙洪祝表示,新修改的巡視條例對中央單位巡視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中央單位巡視工作提供了重要制度遵循。
“派駐機構是紀委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發揮好政治‘探頭’作用,既要加強對被監督單位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日常監督,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又要督促駐在部門黨組(黨委)落實巡視工作主體責任,在協調配合、成果運用、督促整改等方面切實履行職責,推動中央單位巡視工作規范發展、深入開展。要健全完善與被監督單位黨組(黨委)和機關黨委、紀委協調機制,認真處置巡視移交問題線索,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促進解決‘燈下黑’問題,確保中央政令暢通。”趙洪祝對此提出具體要求。
明確市縣巡察制度 聚焦群眾“切膚之痛”
建立市縣黨委巡察制度,是強化黨內監督、完善巡視格局的需要,有利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探索市縣巡察,完善巡視工作網絡格局多次進行部署,十八屆六中全會對建立巡察制度作出原則性規定。截至目前,31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15個副省級城市全部建立巡察制度,336個市地、2483個縣區開展巡察,工作成效明顯。
新修訂的《條例》要求“黨的市(地、州、盟)和縣(市、區、旗)委員會建立巡察制度,設立巡察機構,對所管理的黨組織進行巡察監督”,同時規定“開展巡視巡察工作的黨組織承擔巡視巡察工作的主體責任”。
楊曉超介紹說,明確市縣巡察制度要堅持政治巡察定位,結合基層特點,著力發現損害群眾切身利益、脫離群眾以及“雁過拔毛”、“小官巨貪”、“鄉匪村霸”等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促進巡視監督向縱深發展,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凈化基層政治生態,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
監督內容增加“結黨營私”等巡視實踐中發現的突出問題
十八屆六中全會對全面從嚴治黨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對照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條例》第十五條對巡視監督內容進行了新的梳理和歸納,修改補充了相關內容。
一是將原條例中的對“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等情況進行監督”修改為對“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等情況進行監督”。
二是明確規定巡視工作要“著力發現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松弛,管黨治黨寬松軟問題”。
三是結合巡視實踐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在第一項“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問題中,增加“結黨營私、團團伙伙,以及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不到位”;在第三項“違反組織紀律”問題中,增加“任人唯親、跑官要官”;在第四項“違反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問題中,增加“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力”。
“這樣修改后,既保持了相對穩定,又進一步突出了巡視監督政治作用,更加具有指導性、針對性和操作性。”楊曉超說。
《中國紀檢監察報》刊文指出,這次《條例》的修改,有力印證了我們黨完全有決心、有能力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展望未來,堅持“實踐探索在前、提煉歸納在后”的壯麗篇章,將始終與真理同步,與時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