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人民智庫> 正文

中國公眾的財富觀調查報告(2017)(4)

再次,家庭經濟的富裕程度與財富觀三大理念指數呈正相關。家境越富裕的受訪者,其財富觀三大理念指數越高。本次調查中,當問及“您的家庭經濟情況”,46.8%的受訪者選擇“小康”;34.2%的受訪者選擇“一般”;16.3%的受訪者選擇“富裕”;2.7%的受訪者選擇“拮據”。進一步相關分析顯示,家境富裕的受訪者,其財富觀三大理念均約高于各個平均值3.2%。而家境拮據的受訪者,其財富觀三大理念均約低于各個平均值3.4%。

最后,受訪者的職業、收入水平以及居住地對財富觀三大理念指數有著顯著影響。一是有穩定工作的受訪者表現出良好的財富觀人本理念、發展理念和生態理念。其中公務員、國企或事業單位職員得分最高,均高于各個平均值3%,而長期失業者得分遠低于平均值。二是受訪者的月收入與財富觀三大理念指數有著復雜的關系。根據數據顯示,當月收入在8000元以下時,財富觀三大理念指數隨著收入的增高而遞增。進一步分析發現,月收入在5001-8000元以及12001-15000元的受訪者,財富觀三大理念指數最高。這兩類月收分別為小、大城市的中等收入階段,說明中等收入階層具有相對科學的財富觀。三是居住在直轄市、省會城市、地級或縣級城市、鄉鎮村的受訪者的財富觀人本理念、發展理念和生態理念指數呈現逐級遞減趨勢。說明居住地經濟文化水平越高,當地公眾對財富的認知越科學。

當前公眾財富觀念下的經濟社會行為

致富、消費和分配財富行為是當前中國公眾財富觀下的三大行動邏輯。為此,我們建構了財富創造力、生態消費行為以及各領域財富分配情況三大維度,來衡量當前公眾財富觀念下的經濟社會行為。調查結果如下:

首先,超過八成的受訪者有一定的收支規劃,并已實現經濟獨立。當問及“您對自己的收支有規劃嗎”?31.8%的受訪者選擇“有很強的規劃”,51.9%的受訪者選擇“有規劃,且大部分能履行”。當問及“您日常開支情況如何”?43.6%的受訪者表示“經濟獨立,且有結余”,45.3%的受訪者表示“自給自足,收支平衡”。

其次,絕大多數公眾具有良好的生態文明意識,但面子消費情節仍然較為嚴重。88.8%的受訪者表示經常使用的出行方式是自行車、公交車、地鐵或步行。96.0%的受訪者表示愿意或有時愿意購買更貴的環保產品。而71.8%的受訪者表示在請客吃飯時,經常會留下很多剩菜,55.2%的受訪者認為打包剩飯菜非常丟人。

最后,公眾投資理財意識較為強烈,同時也更期待通過消費享受良好的生活品質。近65%的受訪者認為“股票等金融產品也是重要的財富”以及“如果財富狀況條件允許,會優先考慮投資房產”。當問及“如果有多余的錢,您更愿意”?63.8%的受訪者選擇“投資理財”,49.8%的受訪者選擇“娛樂休閑”。相比之下,只有44.2%的受訪者選擇“儲蓄存款”(見圖4)。

圖像 12

引導公眾形成更加理性健康財富觀的幾點建議

加快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形成以人為本的經濟基礎

調查數據顯示,家境越富裕的受訪者,其財富觀三大理念指數越高。物質財富得到滿足的群眾,一方面更有可能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更有可能將較多的時間和財富來滿足精神需求,或追求更好的生活的環境。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更是財富的創造者,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而我國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的目的就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因此,以人為本,就是堅持由人民創造財富,由人民積累財富,由人民享有財富成果。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惠農富農”“城鄉居民收入翻一番”等。在精準扶貧、城鄉發展一體化等措施的推進下,為公眾創造提供發展環境。同時,在公眾積累財富的過程中,又促使其進一步的認識到以人為本的重要性。2017年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之年,更需在經濟新常態下,著力構建創新型經濟格局,做大蛋糕的同時,繼續深化精準扶貧脫貧工作,采取更實更硬的措施集中力量補短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最終實現人民的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

重視無形財富積累,深化以創造發展為原則的財富觀

本次調查發現,受訪者對健康、時間等自然財富的認同度最高,其次為人際、知識、能力、文化等財富。同時調查數據也顯示,相當一部分(76.8%)受訪者或多或少會以財富多少標榜身份,甚至有受訪者(19%)默許非法致富手段。說明當前部分公眾雖然具有一定的發展理念財富觀,更加關注自然、精神財富,但是仍然存在濃厚的“金錢即財富,金錢即地位”的有形財富觀念。為此,一方面,繼續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前我國具有豐富的物質財富,但仍有不少群眾價值方向迷失、盲目追求金錢利益、缺乏社會認同度。因此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將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力圖克服拜金主義、奢靡主義的消極影響。另一方面,重視國民素質教育,在當前家庭與學校教育中,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味道漸濃。本次調查數據顯示,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表示一直以來接受的教育偏重“以成績論英雄”或“成功就是有錢”,從而導致人為物役、唯利是圖財富觀的形成。因此,要加強素質教育,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提倡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樹立可持續發展財富觀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仍然有不少群眾存在較強的面子消費意識。我國自古以來就極為重視“禮”,強調為人處世要符合身份,通俗講,即為“面子”。“面子消費”作為“講面子”的主要外化行為,在給公眾帶來精神上滿足的同時,也產生了較多的消極影響,不僅給人們帶來心理和經濟的雙重壓力,并造成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更容易形成盲目攀比的社會風氣。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并將其作為“十三五”規劃編制和實施的思想靈魂。“綠色”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引導公眾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財富觀,一方面,要大力宣傳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和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促使公眾樹立綠色增長理念,自覺實現消費方式從奢侈浪費、隨波逐流向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另一方面,倡導提高綠色GDP、完善相關立法,通過稅收杠桿等經濟、法律、行政多元途徑鼓勵企業節約資源,引導公眾選擇綠色生活方式。

【執筆:人民智庫研究員 陳 琳】

上一頁 1 234下一頁
責任編輯:國家治理1
標簽: 調查報告   中國   公眾   財富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