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為中國的首善之區,是向世界展示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構進程的重要窗口。根據2016年第四季度大部分城市已公布的經濟運行數據匯總顯示,北京市以24899億元位列國內城市生產總值排行榜的第二位,僅次于上海。在此次的調查中,與發展成熟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相比,北京更是僅憑一城之力就讓華北地區在青年人才工作地點的選擇中占據最首要的位置,由此可見其巨大的吸引力。
從人才選擇的角度看,作為世界城市的北京雖然年輕,卻躍動著夢想的氣息和無盡的可能,它用兼收并蓄的精神凝聚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人。對于日復一日往返穿梭于公司和住宅的城市候鳥來說,在這個“和別人談夢想從來不會被恥笑的四方城”里,北京青年們逐漸找到了歸屬感。從產業覆蓋因素看,北京坐擁中關村、金融街、商務中心區等科技、金融、服務業高端產業功能區,引領高端人才集約高效發展,眾多眾創空間、各類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等服務機構明顯帶動了科技創新人才的聚合,使得北京在高端人才總數、人才資本結構、人才效用集聚等方面都位居全國前列。
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此次調查以北京為例,以研究作為國家中心的北京如何吸引人才、青年人才在擇業時選擇城市的偏好與原因為切入點,嘗試梳理一線城市成為吸引就業強大漩渦中心的驅動因素,考察市場配置資源的力量能否自然實現集聚和疏解效果。同時,針對北京等一線城市疏解人口壓力,促進人才資源在區域與行業之間的合理流動配置,增強勞動人才的創新、創造、創業活力,對地方政府合理吸納人才、使用人才、配置人才提出對策建議。
北京為什么成為我的夢想之地
北京等一線城市作為區域經濟中的增長極,對人才有強大的吸引力。區域城市群是開放的系統,經濟發展狀況良好、政治生態清明、社會福利完善的城市不但能吸引區域內部的投資,凝聚區域人才優勢,還能夠引導區域經濟整體發展。法國經濟學家佩魯的“增長極”理論認為,現實的經濟空間就像存在一個或幾個“磁極”的力場,經濟空間中的增長極或增長中心會產生各種離心力和向心力,在經濟空間中提供核心動力,發揮支配作用。在此次調查中,對于“除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樣一線城市,我不愿去其他城市和地區發展”這個表述,有33.82%的受訪者表示完全同意,38.67%的受訪者表示基本同意,18.95%的受訪者持中立的觀望態度,僅有7.46%和1.1%的受訪者持否定態度(見圖1)。
雖然涌入北京這類一線城市的就業者對城市的生態環境和生活壓力有明確的認知,但一線城市突出的資源優勢卻有更大的吸引力。在調查中,有超過65%的受訪者對“北京空氣污染嚴重、生態環境問題突出”持“基本同意”或“完全同意”的觀點,超過66%的受訪者對“北京優質人才多,在北京工作競爭壓力大,精神容易緊張”的表述持贊同態度。通過綜合分析調查,結果顯示,勞動人才愿意選擇在北京就業的原因主要有:
政治(政策)因素:2015年出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對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的地位作出了明確的安排部署,明確將京津冀打造成為“現代化新型的首都圈”,強化了北京作為我國首都的政治地位。通過調查發現,勞動者在就業時對北京的政治吸引力有明確的認知與判斷。有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對“北京是國家政治中心,重要黨政機構都在北京,我希望在這些部門擔任職務”的認同度打分高達4分或5分(最高分值為5分,分值越高,表示越認同。下同)。也有部分受訪者表示,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和政治學專業背景的畢業生在北京能找到更對口的工作。
國際交往:國際交往中心是北京重要的城市功能之一。根據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發布的數據,2014年接待國際會議數量全球城市排名中,北京排名第14位,位居中國之首,亞洲第二。在此次調查中,有超過60%的受訪者對“北京是國際化城市,我心儀的公司只在北京設立了分公司和辦事處”這樣的說法給出了4分或5分的高分值,給出1分評價的僅占受訪者的5.22%。
社會福利:2016年6月3日,北京市發布了《“十三五”時期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規劃》,提出將北京建設成為具備“凝聚薈萃,輻射帶動,創新引領,展示交流和服務保障”功能的全國文化中心。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者對“在北京生活可以享受豐富的文化活動,優質的教育資源,先進的醫療技術”這一觀點給出了4分或5分,給出1分評價的僅占受訪者的4.3%。
科技創新:2015年北京市“經信委”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北京行動綱要》,旨在促進“北京制造”向“北京創造”的轉變,促進制造業由原本依靠資本和土地等要素向技術和人才轉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宏觀大背景,為產業的融合發展、轉型升級提供了全新的機遇,也為就業者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在調查過程中,“北京就業市場廣闊,工作機會多、上升空間大,工資待遇高,年輕人在北京更容易實現抱負和夢想”這個說法得到超過65%的受訪者4分或5分的認可評價,給出1分評價的僅占受訪者的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