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們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職責、使命所在。既要把這項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更要通過制度安排,在體制機制、制度政策上系統謀劃,以更可靠的制度措施保障民生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運行。
要像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民生工作面廣、量大、頭緒多,一定要注重穩定性、連續性、累積性,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任接著一任做。因此,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像落實發展指標一樣落實民生任務”。他還強調,“抓民生也是抓發展”。要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務有效供給基礎上,積極引導群眾對居家服務、養老服務、健康服務、文體服務、休閑服務等方面的社會需求,支持相關服務行業加快發展,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使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有效對接、相得益彰。
要加快推進民生領域體制機制創新。要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思路做好當前的民生工作,重點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注意穩定和擴大就業,加強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引導廣大群眾樹立通過勤勞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加快推進民生領域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弱勢群體傾斜”。他明確要求,關鍵要抓住如下四點:一是抓重點,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住最需要關心的人群,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二是抓實在,做那些現實條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三是抓持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長期任務來抓;四是抓組織,各級干部要帶領群眾一起干,通過辛勤勞動創造幸福生活。
要努力補齊民生領域的短板。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補齊的最大一塊短板。到2020年,全國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是我們黨和政府作出的一項鄭重承諾。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增強緊迫感和主動性,在扶貧攻堅上進一步理清思路、強化責任,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特別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各地都要在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上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
要重視就業和加強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就業是民生之本”。早在2012年12月廣東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就業,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生活。”我國勞動人口多,又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如果就業問題處理不好,就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我們必須統籌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就業工作,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著力在提高就業質量、提高勞動人口尤其是就業困難人口就業能力、改善創業環境上下功夫。”社會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調節社會分配的一項基本制度。在養老保障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制度、改進工作,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他還親自到北京四季青敬老院調研,要求“讓每一位老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靜心、舒心,都能健康長壽、安享幸福晚年”。在住房保障方面,他強調“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關系人民安居樂業,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群眾住房問題,但解決群眾住房問題是一項長期任務,還存在著住房困難家庭的基本需求沒有根本解決、保障性住房總量不足、住房資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等問題,人民群眾對實現住有所居充滿期待。他多次強調,我們必須下更大決心、花更大氣力,“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解決好住房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科社部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等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新華網,2012年11月15日。
責編/宋睿宸 美編/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