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篇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這是出自《管子·牧民》中的一句,其義不難理解。習近平在2013年12月26日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講話中引用此句,表明了黨和政府歷來把民生問題放在重要位置的"以民為本"治國思想。
以民為本,意在民心所向。只有中國人民的精氣神都凝聚在一起,才能更快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因此,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指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念。中國先人對當時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便是"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而對于有其獨特價值體系且綿延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習近平用 "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君子坦蕩蕩"、"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德不孤,必有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古人智慧的結晶進行了最為準確的概括。
"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2016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這樣描述中國共產黨對于中國發展的重大意義。
治國必先治黨,并且應全面從嚴治黨。
習近平提出,要以"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的精神回顧歷史,要以"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的信念捍衛一個政黨的理想,要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勇氣開辟新天地,要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不僅引用古人詩詞,習近平還曾親自填詞《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感情真摯、語言質樸,習近平這樣以中華傳統文化為當代共產黨員領導干部樹立起了楷模形象。
此外,習近平也深刻的認識到人才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也曾引用北宋學者胡璦所著《松滋縣學記者》的一言"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強調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乃民族復興的根本。
凝聚天下篇
習近平不僅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也是向全球推廣中國古詩詞的最佳代言人。
2017開年首訪,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就發表了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他提到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也提到了"和羹之美,在于合異"。
其中的后一句出自《三國志·夏侯玄傳》,原意為美食佳肴,在于能夠調和各種不同的滋味。而在此習近平"古為今用"傳遞出了中國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世界的大國責任,又強調了中國堅持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落其實思其樹,飲其流懷其源"之精神。
不僅如此,習近平每到一個國家出訪,也總是將最合時宜的詩詞佳句帶到當地人們的頭腦中。
2016年11月21日,習近平在秘魯國會發表演講時引用了唐朝詩人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中的一句"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來表明兩國關系的親密不因地理上的距離而疏遠。
2015年4月22日,習近平在亞非領導人會議上的講話中,為了闡述中國歡迎世界各國搭乘中國發展便車、與世界共同進步的愿景,也引用了清代文學家魏源《默觚·治篇八》中的名句"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
如習近平所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的目標。
一如習近平引用《荀子·大略》所言"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中國也必將在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中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