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的史詩創造中鑄就文藝的史詩
中國藝術報社社長 向云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牢記使命、牢記職責,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同黨和人民一道,努力筑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文藝高峰!”這是一個偉大的呼喚和鞭策,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
在兩年前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的文藝創作盡管產生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但也不可否認地存在著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他充分肯定十八大以來文藝界出現了新氣象新面貌,成果豐碩。同時,進一步深刻闡明了什么是文藝高峰,如何攀登文藝高峰這一重大現實問題,要求文藝工作者遵循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解決好文藝與人民的關系,在人民的進步中實現文藝的進步,在人民的史詩創造中鑄就文藝的史詩巨制。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呼應偉大的時代,寫出中華民族新史詩。
史詩是人民創造的。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時代的雕塑者。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所進行的奮斗,推動我國社會發生了全方位變革,這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人類發展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面對這種史詩般的變化,我們有責任寫出中華民族新史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偉大的作品,一定是對個體、民族、國家命運有著最深刻把握的作品。這既是時代向我們提出的課題,也是古今中外文藝發展的一條規律。我們必須從最真實的生活出發,從平凡中發現偉大,從質樸中發現崇高,創作出既有生活底蘊又有藝術高度的優秀作品。
史詩是為人民抒寫的。人民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做到“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這就要求我們,把當代中國人民創造歷史的史詩般的實踐轉化為文藝的史詩性篇章。一切優秀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優秀文藝創作都為了人民。我們要追隨人民的腳步,走出方寸天地,閱盡大千世界,讓自己的心永遠隨著人民的心而跳動。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今天,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億多人民正上演著波瀾壯闊的活劇,他們的故事構成了氣象萬千的生活景象,洋溢著激昂跳動的樂章,展現出色彩斑斕的畫面。我們必須堅持以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人民的生活、命運、情感,表達人民的心愿、心情、心聲,立志創作出在人民中傳之久遠的精品力作。
要有創作出史詩的能力和雄心。史詩性的作品無不具有時代的高度,有深刻的人民情懷,有經典的表達范式,有崇高的審美信仰,有宏大的歷史氣象,有典型的英雄形象,有偉大的文明軌跡。要創作出這樣的作品,就要堅持走入生活、貼近人民,就要以高于生活的標準來提煉生活。而讀懂、讀透社會,則決定著藝術創作的視野廣度、精神力度、思想深度。當今時代,歷史變化如此深刻,社會進步如此巨大,人們的精神世界如此活躍,為文藝發展提供了無盡的礦藏。只有真正讀懂、讀透社會,才能創作出優秀作品。文藝要像刻刀一樣創造生活,要善于和精于塑造典型人物;要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直面當下中國人民的生存現實,批判人民深惡痛絕的消極腐敗和丑惡現象,用文藝引導人們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樂的源泉,讓人們看到美好、希望和夢想。文藝家要以文藝創作和優秀文藝作品為立身之本,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為人民創造出文化杰作、為人類貢獻不朽作品。
偉大的文藝展現偉大的靈魂,偉大的文藝來自偉大的靈魂。中華民族新史詩,不僅要高揚中華美學精神,也要為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響和色彩、展現特殊的詩情和意境,把我們在文化創新創造中取得的成果奉獻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