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經濟社會公平度在7個地市中位列第2,人均GDP排名第1,屬于經濟社會公平度、人均GDP排名均靠前的典型城市。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這主要得益于該市底線公平度、機會公平度得分較高,分配公平度排名居中(分別位列第2、第2和第4)。而通過進一步分析拉薩市分配公平度下的三個二級指標,我們發現,該市分配公平度排名居中,主要是由該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偏低、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偏低造成的。為此,對于拉薩市,提高勞動報酬在各要素所獲報酬中的比重,以及提高社會民生方面的公共財政支出水平,是其今后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公平度的重點。
資料顯示,自“十二五”以來,拉薩始終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第一民生工程,通過各類扶貧項目的實施和扎實有效的工作,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實現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高度統一,扶貧工作成效顯著。拉薩市把優先瞄準最困難的群體、優先解決貧困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扶貧的首要任務,扎實開展到戶幫扶、整鄉推進、扶貧培訓、勞動力轉移等項目,強力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促進農牧業增效和農牧民增收。通過定點扶貧工作的開展,貧困農牧民在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增加收入等方面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受益。
日喀則:經濟社會公平度在7個地市中位列第3。比較分析結果顯示,該市具有較高的分配公平度(位列第3)、中等水平的機會公平度(位列第4),但底線公平度排名靠后(位列第7)。通過進一步對底線公平度下的兩個二級指標進行分析,發現該市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差距較大,城鄉低保人數占常住人數的比重較高。為此,對于日喀則市,采取積極的就業措施促進更多貧困人口脫貧和縮小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的差距,是其今后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公平度的重點。
昌都:經濟社會公平度在7個地市中位列第4。比較分析結果顯示,該地區分配公平度得分較高(位列第1),但底線公平度和機會公平度兩項指標得分較低(分別位列第4、第6)。通過進一步分析底線公平度下的兩個二級指標,我們發現,昌都地區城鄉消費水平差距較小(位列第2),但其城鄉低保人數占常住人數的比重相對較高。為此,對于昌都地區,采取積極的就業措施促進更多貧困人口脫貧,以及進一步提高中等教育完成率,是其今后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公平度的重點。
山南:經濟社會公平度在7個地市中位列第5。比較分析結果顯示,山南地區底線公平度和機會公平度兩項指標排名靠前(均位列第3),但分配公平度排名較靠后(位列第6)。通過進一步分析分配公平度下的三個二級指標發現,這主要是由于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以及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均偏低。為此,對于山南地區,提高勞動報酬在各要素所獲報酬中的比重,以及提高社會民生方面的公共財政支出水平,是其今后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公平度的重點。
阿里:經濟社會公平度在7個地市中位列第6。比較分析結果顯示,該地區機會公平度排在首位,但是底線公平度與分配公平度排名靠后(分別位列第5和第7)。通過進一步分析阿里地區底線公平度與分配公平度下的五個二級指標,我們發現,除了城鄉消費水平差距排名較靠前以外,其余四個二級指標排名都較靠后。為此,對于阿里地區,采取積極的就業措施促進更多貧困人口脫貧以及促進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縮小,提高勞動報酬在各要素所獲報酬中的比重和提高社會民生方面的公共財政支出水平,均是其今后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公平度的重點。
那曲:經濟社會公平度在7個地市中位列第7。比較分析結果顯示,該地區底線公平度、機會公平度和分配公平度排名均靠后(分別位列第6、第7和第5)。通過進一步分析那曲地區底線公平度下的兩個二級指標和分配公平度下的三個二級指標,我們發現,該地區雖然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排名第1,但是其余四個二級指標得分均偏低。為此,對于那曲地區,采取積極的就業措施促進更多貧困人口脫貧以及促進城鄉居民消費和收入水平差距的縮小,提高社會民生方面的公共財政支出水平和繼續提高中學教育完成率,均是其今后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公平度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