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比較研究 > 正文

席酉民:我們認知的教育符合這個年代嗎?(2)

針對上述情景,未來的人要活得好需要什么?

著名未來學家丹尼爾·平克提到未來的六種技能:設計感、講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會玩、需要找到意義感。也有人將其總結為三個方面的能力:第一,有感性的思考力,而不僅僅是理性思考力;第二,有較強的創造力和超越規劃的生涯應變能力;第三,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無論是成功還是遇到挫折,都能幸福地面對。當然,現在誰也無法準確預測未來,但這些預言至少給了我們一種啟示。

未來的大學教育什么樣

那么,未來的大學教育又是什么樣的?同樣無法準確預言,但有一些基本點應該是必需的,大學應成為人們更智慧生存的終生伴侶,為人們提供超越網上虛擬環境更有價值的體驗和學習,證書和學位等階段性證明將成為學習價值的伴生物而非追求之目標。

這些情景貌似很遙遠,其實就在眼前,稍有前瞻性,我們不難體會到學生、家長和學校都面臨挑戰。

學生和家長必須面臨關于教育態度的轉變,不應再是簡單地追求升學或名校(除非名校是育人的名校),而應更關注和選擇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學校和學習行為,幫助孩子發展健全的人格、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永不滿足的學習精神、終生探索和學習的能力,這樣也許學生在高考中成不了狀元,但他們養成的素養、習慣和能力可能幫助他們有健康快樂的人生,甚或成就事業的“狀元”。

對于學校來說,不是一味去追逐各類學術指標或某種工程或扭曲的社會名頭,而是回歸教育本質,探索適應未來需求和社會環境的教育模式,幫學生和社會創造終生學習和探究的線上線下結合的超實體環境,為提升人們生活樂趣和價值去營造一種有吸引力的人生體驗新生態。

現在,讓我們回頭看看這種轉變的代價和價值。以應試的心態,學生可能收獲高分、進入名校、獲得某個名校的學位和學歷。在計劃經濟時代,可謂一考定終身,有這些東西你就有可能進入一個大家向往、令人羨慕的單位,并可保證你一生吃香的喝辣的。但在現代社會和未來,這些證書和名牌的價值有多大?

我們已步入激烈的市場競爭時代,人們已經不再簡單地看重牌子和閱歷,而是看中你的實力。對那些有牌子而無實力的人來說,比較幸運的是在需要一些東西證明實力時,學歷和證書等就派上了用場,但這大約也就等于一次機會和三個月的時間。例如,當你就業時,用人單位面對幾個候選人,若從面試很難區分優劣時,一般會看學歷、牌子、證書。你擁有這些,可能得到一次機會。但在試用期內,忽視全面成長訓練的人,一定會露出馬腳,難以適應工作環境、無法勝任崗位工作、與別人難以相處等等,此時證書和名牌無法為你保駕護航,你將止步于試用期。從中不難體會到,教育的真諦是幫孩子全面發展,而不是簡單追求證書和名牌。

大家也許會困惑,難道證書和牌子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嗎?理論上講,如果學習是恰當的、教育是高水平的,證書和牌子意味著學生獲得了良好的教育,具備了健康成長的基礎。但遺憾的是,現在許多證書和教育已經被扭曲。例如,學生獲得了某種語言級別考試的高分,但依然不會說不會寫不會用;不少學校牌子很響,但我們發現一些學生進去時是狀元,出來時可能就只是戴了名校帽子的一般的孩子。那么為什么這種扭曲會暢通無阻、大行其道呢?是因為我們的社會環境長期“相馬”的人才選拔機制,學生和家長基于此形成的教育認知或因此造成的迫不得已的選擇路徑成就了目前教育的扭曲行為,政府缺乏科學和規范的教育資源配置體系助推了大學遠離其本質使命,即:真正關心人的教育和不斷深入的教育探索。

相對于可能面臨破產境遇的美國大學,中國大學特別是那些對學生無法提供必要價值的學校則幸運得多,有兩個法寶可以使他們茍延殘喘,一是考證熱和社會對文憑、證書、學位的過分依賴,使不少大學淪為考證機關和學位工廠;二是政府對大學的保護,使那些本該破產的學校不會關門。這兩條挽救了不少就教育來講價值不在的大學!不過,我們也欣慰地看到,社會環境正在悄悄地改變,體制環境雖然惰性較大,但也一定會逐步變革。所以,站在全球來看,大學如果不想破產,或就中國情景而言大學不想面臨緩慢衰敗,就必須警醒,立即行動起來,回歸本質,真正關心學生的成長,認真探討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探索能夠幫學生培養適應未來挑戰的素養和能力!

就價值判斷而言,大學跟人一樣,也是一個信息非常不對等的機構,外界很難了解大學水平的真正高低,所以只能依賴各種各樣的排名,或者依據對大學某些側面有了解的學生和老師的認知作出判斷,所以對大學的真正認知靠口碑,用現代語言是靠品牌。這是證書和牌子為什么被重視的原因。但當教育被扭曲后,證書和牌子往往會誤導人們,從長時段來講,如不重視回歸教育本質,長期形成的證書和牌子的名聲或品牌一定會被玷污。

隨著人類學習途徑的多樣化,高等教育替代品的多元化,大學進入品牌競爭時代幾成共識,但現實中,很多高校并沒有認識到或者雖然認識到卻很難真正重視品牌建設;即使已開始關注品牌,卻沉浸在功利性的目標的追逐中,工作重點和資源沒有放在學校的核心業務——育人上,這可能使學校的品牌根基不正;再退一步,現在不少學校已經開始意識到應該回歸育人本質,但如果沒有正視人類社會的演變趨勢對學習、人才和教育的新要求,也難樹立起一個響當當的大學品牌。

無論學生、家長和大學,我們都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和挑戰,這就是我們認知的教育符合這個年代嗎?我們期待和提供的教育能培養出勝任這個時代的人才嗎?讓我們仰望星空,捫心自問!

(作者系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英國利物浦大學副校長,管理學教授)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光菊]
標簽: 認知   席酉民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