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業創新一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具有了新特征,即創業環境大大改善;對創業的效率要求更高;需要開拓更廣泛的市場新空間;社會參與度更高。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新思維和新動力,比如堅持依法平等保護產權,促進創業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加強誠信體系建設,降低創業過程中的交易成本;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建立鼓勵探索,容忍失敗的文化氛圍和制度環境,等等。
【關鍵詞】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 新特征 新思維 新動力
【中圖分類號】F279.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5.22.001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2015年6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為營造更好的創業創新環境,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業便利化、優化稅收政策、搞活金融市場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2015年9月國務院又出臺了《關于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為加快推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對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推動實施“互聯網+”行動進行具體部署。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具有時代新特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形成了一波又一波創業創新的熱潮,創業創新一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隨著改革開放,我國從單一公有制經濟轉向多種所有制經濟,從計劃經濟轉向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極大調動了人民群眾參與發展的積極性。個體和非公有制經濟從公有經濟的補充,發展成為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在轉型過程中,一批批創業的小企業,成長壯大為大中企業,市場經濟活力不斷增強。與此同時,科技型企業也隨著改革開放不斷發展。一方面,改革開放初期,通過放權和減少行政經費撥款,將政府科研機構推向市場,釋放了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建設經濟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實行小政府大社會的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營造良好的投資和營商環境,高新技術園區成為高技術企業的集聚地,形成了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增長極。
新一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與以往的創新創業有什么不同?目前,我國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增長的換擋期,支撐發展的要素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從國內看,土地、勞動力等各種生產要素的成本增加,傳統的低成本優勢減弱;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已經接近于警戒紅線,長期積累的環境欠賬亟待解決;人口老齡化,新增適齡勞動人口增長放緩,人口規模紅利下降,就業的結構性矛盾突出。新的形勢下,高消耗、低成本和環境污染的粗放發展模式已經不可持續,必須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從國際上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蘊育中,國際競爭加劇。發達國家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歐提出再制造,部分高端制造業出現“逆轉移”;發展中國家利用低成本優勢加速推進工業化,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再分工,承接產業及資本轉移,我國的產業面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境況。我國的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轉移,要防止產業轉移導致的產業空心化和技術空心化。因此,轉型發展的核心是發展動力和模式的轉變。發展的動力從依靠要素驅動轉向依靠技術進步、勞動力素質提高的創新驅動;發展模式從依靠資源消耗、低成本擴張的粗放發展轉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集約式發展。在這種形勢下,國務院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適應我國轉型發展的需要,通過創新、創業引導社會各層次,更廣泛地參與經濟建設,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具有以下新特征。
一是創業環境大大改善。近些年來,政府加快簡政放權的速度。從2013年至今,國務院已取消和下放58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各地、各部門紛紛簡化辦事程序,縮短辦理期限,為創新創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特別是,進行商事制度改革,極大地調動了創業的積極性。
二是對創業的效率要求更高。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勞動力供應過剩,但受教育水平較低,因此盡管勞動力成本較低,但勞動生產率并不高。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主要依靠勞動力在產業之間的轉移和城鄉之間的流動。目前,由于要素成本的增加,創業成本增加。隨著勞動力受教育的水平提高,信息技術、互聯網的應用,生產組織方式變化和交易成本的下降,盡管勞動力成本提高,但創業效率可能有所提高。因此,雙創要注重提高創業效率。
三是需要開拓更廣泛的市場新空間。目前,我國已經從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特別是一些中低端產能過剩現象比較嚴重,許多傳統行業的中低端市場趨于飽和。但同時,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費需求檔次提升,呈現出產品和服務需求個性化、多樣化和中高端化的特點。因此,雙創企業必須根據市場需求選擇,向著小、精、特、專的方向發展,開拓新的細分市場。
四是社會參與度更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意味著無論是精英還是草根,都能參與其中。隨著技術進步加快和生產組織形式多樣化,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層出不窮,服務業增長快于工業的增長,小企業在轉型發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雙創的核心是以創新帶動創業,無論是在傳統產業中創業,還是新興產業中的創業,都要有創新的理念,不僅要依靠技術創新,還要依靠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生產組織形式,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總之,新一輪創新創業面臨有利條件和新的挑戰。有利條件是投資環境和商業環境更好,政府的支持力度更大;信息技術、互聯網的應用降低了部分創業成本;各種要素的質量提高,有利于提高創業效率和產業價值。面臨的挑戰是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起點的要求更高。必須有新的思維,尋找新的市場空間。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新思維和新動力
為了貫徹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部署,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貫徹落實好這些政策。要在認真總結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新一輪雙創的特點和需要,改進政策和環境,培育更多成長性好的企業,使雙創為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經濟轉型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新的形勢下,我們既要鼓勵以就業為主的創業,也要鼓勵以創新帶動的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新促進發展。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堅持改革推動和創新驅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放開市場、放活主體,形成有利于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特別要在制度建設上下功夫,形成鼓勵創新創業的長效機制。
堅持依法平等保護產權,促進創業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雙創企業中的小企業比重大、民營企業多、創新型企業多,產權容易受到侵犯。因此,要注重加強民營企業的產權保護,平等保護非公企業的合法權益,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保護創新者的權益,鼓勵發展創新型企業;加強小企業的產權保護,形成中小企業與大中型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落實股權激勵政策,加強對發明人和管理人員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
加強誠信體系建設,降低創業過程中的交易成本。信用體系是市場經濟的基礎,對于初創企業來說,信用體系尤為重要。一方面,小企業的發展需要誠信制度的呵護。另一方面,小企業要遵守信用、培育信譽才能長期持續發展,不斷發展壯大。加強信用信息體系的建設,首先要打破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建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建立企業信用信息檔案,完善信用評估機制,以誠信促進創業投資。增強政策穩定性和透明度,建立公開透明、長期穩定的激勵機制,形成可預期的投資回報,鼓勵投資者進行長期投入,防止短期投機。
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放開市場準入,打破壟斷,營造各種所有制、不同類型的企業公平獲得生產要素的公平競爭環境。完善環境、安全、質量、網絡等標準體系,統一執法標準,建立規范的市場秩序,促進市場主體依法經營。減少政府對市場的行政干預,促進產業技術進步和創新,按照市場規則建立優勝劣汰的機制。打破區域和部門分割,消除創業創新要素的流動障礙,促進要素優化配置。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地方政府要在營造環境方面下功夫,發揮各類園區的作用,提高創業的集聚效應。
建立鼓勵探索、容忍失敗的文化氛圍和制度環境。無論是創新還是創業都有市場風險,創新創業需要容忍失敗的文化和環境。一方面,政府要多發揮市場的作用,在政策上建立試錯、容錯機制。如在新商業模式、新業態的早期,要允許試驗和探索,不要利用傳統的管理方式或舊規則將其管死等,從政策上體現容忍創業企業失敗的原則。另一方面,創業者要加強風險意識,根據市場需要,進行市場分析,克服盲目性,自主創新創業,對其投資收益和風險負責。
加強研究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的平臺和機制建設,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瓶頸。目前,從實驗室研究成果到產品開發是創新鏈條的薄弱環節。這一階段的市場效果不明顯,需要資金較多、投資周期較長、市場風險較大,經常出現投入不足、創新主體之間銜接不暢等問題。要把創意、科研成果實實在在轉化為生產力,必須重視創新鏈的中間環節。一是加強政府科技經費管理的統籌協調,打破部門分割,加大對試驗示范項目的支持力度,吸引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中試。二是在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專業的技術轉移中心,改變過去要求科學家和教授負責成果轉化的現象。培育專業化的技術轉移機構和隊伍,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科研機構參與的成果轉化平臺,提高轉化效率。三是完善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的激勵機制,鼓勵科研人員參與成果轉化。四是進一步發揮風險投資促進創意和新技術商業化應用的作用,引導風險投資投向新技術產業化初期的創業企業。
降低創業企業的綜合運營成本,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一方面,不僅要優化稅收結構,切實落實小企業稅收政策,降低企業的稅費負擔。還要從減少企業的融資成本、社會保險費比、交通收費、能源成本等方面入手,降低企業的綜合成本。另一方面,要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加強信用體系,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
責 編∕馬冰瑩
How to Foster Stronger Power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Lv Wei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engine driving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ers the new normal, "popular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has had new characteristics: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the requirement on the efficiency in creating start-ups is higher; there is a need to open up broader market space; and the degree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becomes higher. Promoting popular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needs new thinking and new power, for example, protecting property rights equally according to law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tart-up enterprises; developing the credibility system to reduce the transaction costs for creating a new business; establishing a fair competition market environment; and fostering a cultural atmosphere an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which encourages exploration and is tolerant of failure.
Keywords: popular entrepreneurship, popular innovation, new characteristics, new thinking, new power
呂薇,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技術經濟分析、產業發展和組織政策、創新政策和知識產權制度。主要著作有《中國特色創新之路:政策與機制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