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化創建路徑
其一,社區黨建體系化。在百步亭社區,社區黨委成員由政府職能部門、社區經濟組織、社區自治組織的負責人兼任,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實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減少了管理人員,提高了辦事效率。同時,百步亭社區還建立了層級分明、各負其責的網絡化社區黨建體系,將黨支部建在苑區,將黨小組建在樓棟,形成“社區黨委—支部—黨小組”三層級縱向式的社區黨組織結構,確立起黨委負責社區、支部書記負責苑區、支部委員負責片區、黨小組長負責樓棟以及黨員負責家庭的“五責”區域責任體系。社區黨組織體系自上而下延伸至每個樓棟,樓棟管理則建立起由黨小組長、樓棟長以及衛生委員、治安委員、文體委員與物業管理員負責的“兩長四員”結構,實現了社區黨建體系化。通過社區黨建體系化,依托廣大社區黨員,第一時間獲取社區居民各種需求,及時作出回應,滿足社區居民利益訴求,化解社區矛盾糾紛,清除社區群眾越級上訪的源頭,維護社區和諧穩定。
其二,參與主體多元化。在社區文明創建中,百步亭社區不斷健全社區共建的組織形式與機制,完善社區居民自治組織體制與志愿者服務組織機制,建立起民主懇談會、“六步議事”、聽證會等各種社區居民參與的民主機制,實現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區自我管理的有效銜接,形成政府依法行政與社區居民依法自治的互動格局。
在百步亭社區,通過建立“居委會—主管樓棟長—樓棟長—小小樓棟長”的全覆蓋居民自治網絡,調動全社區8個居委會、820名樓棟長、780名小小樓棟長,積極參與到社區公共事務管理中,實現了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同時,鼓勵社區各種社會力量積極主動地參與社區文明創建,倡導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管理,培養社區公共精神與社區認同,共建美好社區家園。在百步亭社區,政府公務員、社區居民群干、物業公司員工,都是“社區工作者”,各方協同服務于社區。目前,百步亭社區共有1個社區志愿者服務中心、23個志愿者服務站、820個樓棟志愿者服務小組、100多支特色服務隊、1.4萬名注冊志愿者,形成一張縱橫交錯的志愿者服務網絡,借助各類社區服務活動深入到社區所有角落,積極投入到社區文明創建之中。
其三,志愿服務生活化。在社區文明創建方面,百步亭社區依托建構起的社區志愿者服務網絡體系,持續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關愛他人、關愛社會與關愛自然”的社區志愿者服務行動,推進志愿者服務行動的生活化,形成“自覺、自愿、奉獻”的志愿者服務文化,呈現出“奉獻他人,快樂自己”的生動局面,不斷提升城市社區文明程度。百步亭社區開展“關愛他人”的志愿者服務行動,著眼于社區空巢老人、殘疾人、低保戶與未成年人等困難群眾與弱勢群體,努力排社區居民之所憂、解社區居民之所難,建設“愛心社區”;開展“關愛社會”的志愿者服務行動,著眼于“講文明、樹新風與奉獻社會”的社會活動,弘揚團結互助、明禮誠信、遵紀守法與奉獻社會等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和諧社區”;開展“關愛自然”的志愿者服務行動,著眼于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的環保意識,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改善社區自然生態環境,建設“美麗社區”。基于上述,逐步建立起“愛心社區”、“和諧社區”與“美麗社區”三位一體的“文明社區”。
其四,文化活動常態化。百步亭社區形成以文化活動推動社區文明創建的理念,建立起發掘、培育社區文化“精英”與搭建文化“精英”展現自我價值平臺的文化活動開展機制,構建起社區文明創建靠群眾,“群眾靠發動、發動靠活動、活動靠文化”的“三步鏈動”文化活動機制,不斷推進社區文化活動的常態化。通過社區文化活動常態化,社區居民參與的熱情被激發出來了,社區新風正氣樹立起來了,廣大社區居民紛紛“打開心靈一扇窗,拆掉鄰里一堵墻”,走出家門,融入社區,積極投身于社區文明創建中,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分享、人人受教育的生動局面。
其五,創建成果共享化。在社區文明創建中,百步亭做到設施建設、社區管理、居民服務“三項并舉”,推動社區文明共建共享。百步亭以社區文明創建為契機,有效調動社區居民、社區各類社會組織以及企事業單位等各種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文明創建的積極性,共建文明社區的同時,實現創建成果共享,惠及全體社區居民。社區文明創建成果以實實在在的利益讓社區居民共享,從而激勵社區居民進一步投身于社區文明創建之中,形成了良性互動的長效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