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西方治理體系要合理揚棄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院社會學系終身教授、中國學研究中心主任 張 杰】
西方發達國家在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方面已經積累了眾多經驗,中國無疑應該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從而少走彎路。但是,對待西方的先進經驗有必要進行甄別研究,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要正確對待西方體系,反復強調中國國情,繼續堅持中國特色。文化不同,國外的先進經驗不見得就可以百分之百地搬到中國來用。
“自由、民主、平等、人權”在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之后給世人帶來了思想解放的曙光,人們從此逃出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秩序的禁錮,能夠更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潛能,從而有效地創造財富享受生活。這個理念和價值觀應該是美國經濟崛起的原因之一。但是,如果使之絕對化、極端化,這個理念也有可能是使一個發達國家走向沒落的雙刃劍。美國民間有擁有和佩帶武器的自由,美國人有殺人不償命的自由,等等,西方社會的實踐證明,所有這些自由并非都給西方社會的民眾帶來更多的自由和平等。如果這個意識形態在西方是成功的,那么在中國、在東方世界又是怎樣的呢?
中國的村民選舉進行了大約20多年。原本想把經驗從村長選舉推廣到鎮長、鄉長乃至縣長。現在卻步履艱難。原因之一是中國家庭文化派生出來的族系勢力的干擾。對于西方式的選票民主,中國的臺灣也是一個很好的試驗田。2008年,由臺灣《聯合報》、臺北市政府及民間團體首次舉辦的年度代表字票選活動,“亂”字奪下冠軍。臺灣之亂,亂在根本政治制度。
中國當然也有民主,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之本。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集中制與西方的選票民主有所不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西方的票選民主很難說就優越于中共的民主集中制。過去30多年,中國的經濟基礎已經建設得很好,上層建筑并沒有走向西方式的民主,而且運營得很好,這是值得驕傲的。所以,汲取西方的經驗,不是百分之百按照美國的國家治理方式來做。中國有中國特色的土壤和中國文化培養出來的體系,首先要認識到中國走的這條路是中國特有的,是世界上其他國家過去沒有過的一種社會結構。這就是中國理論界要總結的中國式的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獨特的社會形態,這種形態是西方某些人不認同的,但是它成功了。中國國家治理體系是共產黨領導下的治理體系,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在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沒有。一些自由派精英以美國為標準,說美國沒這樣,為什么中國就可以這樣了?這種出發點是不正確的,因為他們把西方的做法、美國的做法神化了。所以這是一個大的層面上的問題,也是意識形態上的問題。
西方有許多成功的經驗供我們汲取。對成功的經驗,中國要毫不猶豫地“拿來他山之石”,對那些失敗的教訓,萬萬不可重蹈覆轍。在經濟發展和文化重建的進程中要避免西方走過的失敗道路。中國的政治改革不可能走西方民主的道路。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集中制至今是一個成功的民主制度,尤其在最近30多年經濟發展中起到了積極作用。這是中國幾千年文化傳統的使然。中國的今天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也是文化的選擇。如果繼續堅持“不動搖,不折騰,不懈怠”的方針政策,再持續發展30年,中國必定能走在世界的前列,真正成為一個值得驕傲的大國。
雖然中國不應該為成功自滿,但是應該堅持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信仰、價值觀體系的建立與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應該同步進行,但中國當前還沒有完善這一點,所以出現了理論之間的矛盾、實踐之間的矛盾、理論和實踐的矛盾。中國面臨的很多社會問題大多來自這些沒有協調好的矛盾。所以,中國的國家治理要比西方難度更大。中國應該正確對待、揚棄西方的體系,正確對待文化土壤不同、國情不同的事實;中國需要加強整合并認真探索如何增進中西方交流和對待文明的沖突。
中國國家治理的現代化要從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結構入手,要充分尊重中國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傳統價值觀。
此外,中國還應該加強信仰體系的建設。沒有信仰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凝聚力的民族,是一個目的不明確的民族,很難發展成為真正的大國強國。所以要進一步發展中國式的信仰,不管是儒家思想或者是共產主義,要有全民的價值信仰、民族信仰。如果一個民族的信仰只是金錢,那錢掙多了怎么辦呢?就沒事了?那不又陷入了空虛?所以新聞媒體、輿論應該在這方面做一些工作。
總之,西方民主所面臨的危機,就本質而言,是政治結構與其所處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之間的深層次矛盾。而在中國,這些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中國所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維護執政合法性。就當前來說,執政合法性主要通過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來體現。同時,輿論宣傳也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