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主任謝志強宣布調查報告
今天上午,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人民論壇雜志社主辦的《國家治理》周刊創刊啟動儀式暨首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在京舉辦。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主任謝志強在宣布首屆中國治理創新100佳調查報告中談到,這次調查評選活動非常嚴肅、嚴謹和客觀,組織調查工作十分細致。
以下是發言全文:
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
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到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從創新社會治理機制到中央提出要創新社會治理的體制和機制,對各地社會治理的實踐到社會治理的理論總結和提升,從地方積極探索到中央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我認為中國治理、中國治理創新已經成為當今中國發展的最強音。創新國家治理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一個總目標。能否實現這樣一個目標,事關當前中國全面深化改革能否取得實質性進展,事關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大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在此重大背景下,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國家治理周刊、人民論壇網發起了中國治理創新100佳經驗大型課題調查活動,這個活動歷時8個月,得到了地方黨政部門、社會組織、理論學術界等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和廣泛認可。
開展中國治理創新100佳經驗大型課題調研,以及這次調研所形成的成果,我認為對于推進我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可以從不同側面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優秀的案例和樣本;可以為地方和部門、各組織的創新提供廣闊的交流平臺和十分有益的經驗借鑒。今天這么多嘉賓到場,而且我們入選的100佳單位和組織也來參與本次會議,本身就體現了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和機會。治理創新100佳經驗大型調查,是一次發現價值和創造價值的過程,這次活動大量的典型經驗,一定會成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的寶貴財富,意義重大。
這次調查評選活動我是非常嚴肅、非常嚴謹和客觀的,組織調查工作十分細致。這次調查評選的領域緊密結合當前改革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從十個方面進行調研和選擇,包括黨建創新、政府創新、縣域治理、國企改革、社會治理、民生發展、公益慈善、文化發展、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等十大領域。通過專家推薦、合作單位推薦、媒體推薦、單位自我推薦等方式,課題組共整理和收集到了全國各行業、各領域相關單位與組織提交的1200多篇經驗材料。為了使推薦的材料具有典型性、科學性,讓大家信服和認可,課題組在進行調查的十個領域還分別邀請了兩家以上的研究機構進行學術合作或學術指導、學術支持,并且邀請了每一個領域的10位以上的專家參與評審、指導,總共有20多家研究機構和100多位各領域權威專家參與了課題,確保了這些調查結果的客觀性、權威性和可信度。
按照什么樣的標準進行評選,這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也關系到這次課題調查活動的成敗。課題調查組專門研究開發出了中國治理創新100佳評價指標體系,因為從哪些方面進行衡量哪些可以作為學習的樣本,這個很關鍵,他們開創、提供了一套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幾個大的方面:是否具有創新性,是否具有科學性,是否具有有效性,是否具有普適性,是否具有廣泛的影響力這五個大的指標,而每個大的指標下面又分了很多方面,提出了很多具體要求。為了提高社會層面的參與性,使這次活動能夠引起更大的社會反響,帶來更多的社會效益,這次活動還采用了網絡投票,這次投票我在網上看了一下,有的100多萬,一個單位的網絡投票100多萬,少的也有好幾萬條,每個案例的最終得分是,網絡得票評分占權重30%,專家得票評分占權重的70%,這兩個方面加起來所形成的一個最后的分數,按照分數的排序,得出了今天中國社會治理創新100佳。
這次入選的單位和組織名單有:黑龍江大慶市、新疆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深圳寶安區新安街道辦、北京市朝陽區社工委、深圳市龍華新區、黑龍江五常市、河北省灤縣、免費午餐、706青年空間、齊齊哈爾市、山西長子縣、內蒙古烏審旗、湖南衡陽白沙洲工業園、山東諸城市委、東北師范大學黨委、深圳市文明辦、湖南邵陽縣委委組織部、貴陽云巖區群工委、成都市溫江區涌泉街道辦、河北滄州肅寧縣委農村工作部、浙江瑞安“三位一體”農村合作協會、廈門市海滄區文明辦、廣東省鶴山市委組織部、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湖南長沙縣委組織部、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安吉縣、長沙市岳麓區、四川郫縣宣傳部等等。由于時間關系,我不能全部念完。在此,我非常希望獲得100佳的單位和組織,以這次為契機、為動力,再接再勵,為中國治理創新作出新的探索。集成一線智慧,匯聚創新的成果,中國治理100佳調研評選活動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活動。我希望代表專家們、希望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能夠繼續堅持下去,同時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擴大影響,形成與《國家治理》周刊這樣一個國家級的品牌,為提升中國的治理創新理論,深化中國的治理創新實踐,提供更加全面的、鮮活的、權威的創新經驗和創新樣本,為轉型期的中國治理創新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