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大背景下,社會對國際商務人才的需求急劇上升。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國部分高校國際商務專業畢業生卻面臨就業難題,人才的供需失衡日益凸顯。國際商務人才的供需失衡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一方面嚴重阻礙了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另一方面制約了人才的培養和成長,進而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關鍵詞】國際商務人才 供需失衡 對策
國際商務人才供需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經濟總量和進出口總額均躍居世界第二位。我國的商務活動越來越緊密地融入到全球化進程當中,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不斷開拓海外市場,國際商務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加。為了滿足新時期國際商務人才的大量需求,全國開設國際商務專業本科層次的院校數量不斷增加,多在經貿類院校開設,國際商務專業成為考生報考的熱門專業,人才培養規模迅速擴大。
社會對國際商務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高校每年向社會輸送的人才也在相應增加,供需應該達到基本平衡。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的,根據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被評為紅牌警告專業,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較低、薪資較低的熱門專業之一,而且該專業連續三年上榜。被評為紅牌專業并不是因為供大于求,恰恰相反,國際商務人才短缺現象嚴重。《中國人才藍皮書2010》明確指出,2010年外貿人才需求達79萬多人,未來三年,負責外貿公司重大投資和戰略投資的決策人才最為短缺,需求缺口2/3以上,業務營銷人才欠缺30%左右,專業管理人員估計欠缺一半以上,服務外貿人才估計欠缺七成到八成,投資人員的供求缺口也在60%左右。①從高校國際商務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來看,“20%去了貿易公司等從事與國際商務相關的業務,20%去了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或到學校從事國際商務教學工作,還有近50%的畢業生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行業”。國際商務專業人才不是供不應求,也不是供過于求,而是供需失衡。
國際商務人才供需失衡原因
企業用人標準過高。企業對國際商務專業人才要求過高,因此造成“招工難”的結果。不少用人單位在招聘人員時存在誤區,一是盲目追求高學歷,認為學歷越高越好,在現實工作中,對國際商務專業本科生完全能夠勝任的崗位也要求更高的學歷;二是為了節約用人成本和追求短期利益,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重實用輕培養,缺乏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沒有完善的人力資源發展規劃,不愿意儲備人才,希望被錄用的學生一上崗就能獨擋一面,不愿招聘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屆本科畢業生。
高校培養的國際商務人才質量與社會需求有一定差距。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取決于技術創新和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高等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取決于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培養與社會發展需求相匹配的人才。面對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傳統意義上的國際商務人才即熟悉外貿流程、外貿公司運行、服務于外貿公司的專門人才,已經不適應當前社會的需求。②新形勢下的國際商務人才應該是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扎實的國際商務理論、國際貿易實務、熟悉國際慣例、掌握國際法規、并且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使用外語進行商務溝通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能在跨國公司、涉外機構和商貿部門從事國際商務活動策劃、管理和研究等工作。不僅如此,新形勢下的國際商務人才還應該具備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而目前高校在商務人才培養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是不能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對國際商務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行統一定位;二是不能打破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過分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畢業生的素質能力較低;三是受硬件設施、辦學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很少,即使是畢業實習,因缺乏有效地跟蹤和指導也流于形式。
畢業生就業期望值太高。目前很多大學生的就業觀念還受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過度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對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跨國公司情有獨鐘,不看好在中小企業的就業前景,自主創業更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解決國際商務人才供需失衡的對策
企業應調整用人觀念,完善用人制度。我國的高等教育已步入大眾化教育階段,高學歷人員不斷增加,這無疑促進了社會進步和發展,但是企業在用人時,如果一味地追求高學歷裝點門面,用人時不能人盡其才,勢必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企業應該認識到人才培養不僅僅是高校的責任,企業自身也應該承擔起培養人才的責任。鑒于國際商務專業實踐性強的特征,企業應該承擔起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的責任,給大學生提供到企業實習的機會,培養其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企業還應加強與高校的合作,讓高校及時準確地了解企業所需國際商務人才應具備的素質,甚至協助高校修訂培養方案。
高校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把就業指導貫穿整個教育過程當中,向社會輸送合格的國際商務人才。根據最近的一份國際商務人才需求調查數據分析報告,國際商務專業畢業生仍然是國際商務人才的主力軍,其次是外語專業的畢業生。對素質與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是:半數以上的企業對國際商務人才專業素質的要求是工作認真負責、團隊精神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對能力的要求是實踐能力、外語能力、專業知識和溝通能力。
對國際商務人才素質培養,應從一個理想三種精神做起。一個理想是樹立崇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精神是:第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第二,培養艱苦奮斗精神。第三,培養團隊精神。
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建立實踐教學平臺體系。實踐教學平臺體系是培養創新型國際商務人才的必由之路。第一,建立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根據商務專業特性,學校應與商貿部門,行業組織,在華跨國公司、涉外企業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③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運作能力和認知能力,提高學生專業技術操作技能,使學生融入到真實的國際商務環境中。第二,建立國際商務綜合模擬實驗室。上海高校國際商務實習中心頂尖模擬實驗室項目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該模擬實驗室項目使學生在高仿真的訓練系統中,能夠很快掌握各個業務環節系統規范的操作技能,為今后從事國際商務活動打下基礎。第三,建立計算機商務模擬實驗室。對于沒有條件建立國際商務綜合模擬實驗室的院校,可以與軟件公司合作,編制國際商務綜合模擬軟件,通過網絡模擬,給學生提供一個高仿真的國際商務活動環境,讓學生使用計算機模擬商務流程和扮演角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使之貫穿整個教育過程。就業指導課不應只是以選修課的身份存在,可以與專業特色相融合,通過聘請事業有成的校友回母校講座,使中低年級的學生也關注就業,及早制定職業規劃,從而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就業指導教師不應只是完成課堂講授任務,還應切實做好學生職業規劃的指導工作,幫助學生科學、合理地制定職業規劃。通過開展各類活動,搭建職業規劃平臺。
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自主創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國家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依法監管各種所有制經濟。”這體現出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地位不斷提升,民營企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許多民企在經營管理和人才戰略等方面已和國際接軌,一些國內知名的民企已是行業內的世界級公司,民企不應該再是大學生擇業時的“備胎”,民企應成為今后國際商務專業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方向。
國際商務專業畢業生還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運用自己所學到的企業管理和經營知識,勇于接受挑戰、承擔風險和承受挫折,自主創業。在校期間,養成積極學習的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儲備創業知識,提高自身的創業能力;積極參加和創業有關的社會實踐,如參加“全國大學生創業挑戰賽”,提高自身的創業素質,豐富創業經驗;關注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優惠政策,為成功創業創造條件。
結語
隨著企業國際化進程的加速,對國際商務人才需求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企業要完善其用人之道,做到用其所長,容人所短。高校也應從社會需求出發,更新教育觀念,提高高等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
(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外國語學院;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京津冀區域一體化背景下河北省高校創新型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和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構建以現代企業為導向的河北高校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分別為:201303141、HB12JY031)
【注釋】
①董偉:“人才短板阻礙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青年報》,2010年7月。
②肖鳴政:“新形勢下的我國商務人才的開發”,《中國人才》,2006年第12期。
③宏結:“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中國大學教學》,2007年第5期。
責編/王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