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X公司是北京國際電影節上IMAX電影展映單元的承辦方,IMAX首席執行官理查德·葛爾方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IMAX公司希望通過參加北京國際電影節,與政府主管官員、中國企業相互交流,從而進一步加強雙方合作,進而推動整個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
“中國電影市場肯定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市場。”理查德·葛爾方對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非常樂觀。一個地區的銀幕數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該地區的電影消費水平,基于目前中國每年新增5000塊銀幕的速度,2017年中國銀幕的數量就會超過美國,票房總額的超越指日可待。
“電影是文化特質和商業特質的結合。”趙志勇坦言,北京國際電影節正是抓住了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的契機,通過市場推進電影文化,用電影文化反過來引導市場。
北京電影節如何“做自己”?
國際上,由國際電影制片人協會(FIAPF)批準認可的國際電影節有50余個,雖然數目眾多,但各有偏好。
以歐洲三大電影節為例,創辦于1932年的威尼斯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有“電影節之父”之美稱,其評判標準非常簡單,即影片的藝術性和創新性,鼓勵各國的影人以新穎和獨特的手法進行影片試驗。而法國戛納電影節則主打“經濟”牌,一方面以“陽光、沙灘和美女”大量吸引業界人士和游客為當地旅游業“創收”,另一方面也努力將自身打造成為各國電影產業的重要交易平臺。柏林電影節則側重于從意識形態領域發掘藝術人才。
那么,北京國際電影節如何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
“共享資源,共贏未來。”趙志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北京國際電影節希望通過打造國際電影平臺,請各國影人分享經驗、互相學習、洽談項目,匯聚世界電影資源,共同謀求電影市場的發展。
趙志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已在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和惠民四個維度做出了新的嘗試。主競賽單元評委會成員配置、評選內容和評獎規則已與國際A級電影節接軌。同時,北京國際電影節通過舉辦電影嘉年華,解密電影特色技術,讓廣大民眾感受到電影文化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