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共有24.46萬戶納稅人完成環保稅納稅申報
——企業既算經濟賬又算環境賬
環境保護稅對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行為征稅,覆蓋4類主要污染物、100多種主要污染因子
鼓勵清潔生產、鼓勵集中處理、鼓勵循環利用是環保稅的3個政策導向
“環境保護稅作為專門的綠色稅種,其開征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主要是為了讓企業既算經濟賬又算環境賬,使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加速綠色轉型,讓清潔生產的企業獲得發展先機。”5月10日,國家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司長蔡自力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年1月1日,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按照稅法規定,環保稅是按季申報,4月1日進入環保稅的首個征期。截至4月18日環保稅首個納稅申報期結束,全國共有24.46萬戶納稅人順利完成環保稅納稅申報。剔除一些法定不需申報情形,基本實現了應申報盡申報,共計申報應納稅額66.6億元,扣除申報減免稅額22億元后,實際應征稅額44.6億元。“因稅款入庫還未結束,這個數字不是最終入庫結果。總體看,與去年一季度排污費相比實現了平穩增長。”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副司長孫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環境保護稅對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行為征稅,覆蓋了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4類主要污染物、100多種主要污染因子。“我們也查閱了有關資料,目前來看,我們的環境保護稅是世界上覆蓋面廣且作用直接的環境保護稅。因為國外有些單行環境保護稅沒有覆蓋我們這么多污染物,也沒有這么多污染因子。有些是對碳排放征稅,不是直接的,我們是對污染物征稅,所以覆蓋面廣、作用最直接,這進一步樹立了我們國家負責任的大國形象。”蔡自力表示。
從首個征期的情況來看,環保稅起到了哪些積極效應呢?孫群舉了一個例子。河北一家企業2017年投入1000萬元改造廢氣處理設備,今年一季度該企業排放的3個主要污染物因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的排放量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了44.6%、26.4%和26.8%。因為排放量下降幅度較大,排放濃度低于國家和地方標準30%以上,該公司又享受了稅收優惠。今年一季度繳納環保稅約28萬元,較環保投入治理改造前少繳約50萬元稅款,1年就會節省200多萬元稅款,5年左右就能收回環保投資治理成本。
從環保稅首季相關數據和典型企業案例來看,環保稅鼓勵節能減排、引導綠色生產,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改革效益已初露端倪。比如,全國主要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排放量較去年同期均呈現下降趨勢,特別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氣污染物以及化學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水污染物的排放量下降明顯。另外,環保治理的投入力度也在增加。某地級市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企業的環保治理投入新增了大約60多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以上。
“在制度上,環境保護稅主要是通過構建兩個機制來更好地發揮稅收調節作用。”蔡自力介紹,一是“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正向減排激勵機制。一方面,針對同一危害程度的污染因子,按照排放量來征稅。另一方面,針對不同危害程度的污染因子,設置了差別化污染當量值,實現對高危害污染因子多征稅。二是“中央定底線、地方可上浮”的動態稅額調節機制。環境保護稅法規定應稅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稅額標準的上限和下限,授權省一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區的環境承載容量和承載能力,在上下限之間提出具體的適用稅額,報同級人大常委會決定,并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
鼓勵清潔生產、鼓勵集中處理、鼓勵循環利用是環保稅的3個政策導向。比如,納稅人應稅大氣或水污染物排放濃度值低于規定標準30%的可以減按75%征稅;納稅人排放濃度值低于規定標準50%的減按50%征稅。
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向依法設立的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不繳納環境保護稅。依法設立的城鄉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排放相應的應稅污染物不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排放標準的,暫予免征環境保護稅,鼓勵集中處理和達標排放。此外,納稅人綜合利用的固體廢物,符合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標準的,暫予免征環境保護稅。(記者 董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