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理論動態 > 正文

當代東南亞經濟的發展進程與格局變化(2)

1997年7月,東南亞國家爆發了金融危機。同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實行13年的固定匯率制,泰銖因此大幅度貶值,導致了其他國家貨幣的迅速貶值,從而引發了嚴重的金融危機。此次金融危機以貨幣、銀行、債務以及信用等危機交織并發為特征,并引發了某些國家的政局波動和社會動蕩。東南亞金融危機中斷了各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進程,此后經濟出現了急劇波動。1998年各國經濟普遍陷入嚴重衰退,1999年和2000年卻出現快速復蘇或強勁反彈,而到2001年多數國家經濟又急轉直下,甚至出現負增長。2002年以后,東南亞經濟逐漸呈現復蘇的態勢,泰國、印尼提前還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各國經濟基本走出了金融危機的陰影。這一時期,東南亞國家積極實施國內經濟重組與調整。1997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各國先是被迫采取經濟緊縮政策,到1998年9月起開始普遍轉向實施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促進國內經濟的復蘇;各國繼續實施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并啟動一些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加快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各國政府加快了國內金融機構的重組,實施銀行金融機構的合并,積極處理不良金融資產。

2008年起,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東南亞經濟普遍出現衰退或減速。全球金融市場的持續波動,使得東南亞的匯市和股市急劇下挫,外國資本大量撤離,印尼盾與美元的比值曾跌至三年來的新低,菲律賓比索匯率創下一年半來的新低,新元匯率也降至2007年以來的最低點,越南股市市值跌幅高達58%,新加坡下跌47.5%,馬來西亞也跌去約40%(IMF,2010)。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沖擊的擴展,金融危機對于高度外向型的東南亞經濟的影響逐漸顯現。各國出口貿易急劇下降,企業生產訂單減少,銀行信貸大幅緊縮,房地產市場陷入低迷,失業人數開始增加。2009年,文萊、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經濟均出現負增長。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東南亞國家實施了擴大內需和刺激經濟的政策,以穩定國內經濟。2010年,各國經濟相繼從衰退中復蘇,經濟增長加速,出口貿易回升,外資大量流入。在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印尼是東南亞國家中受危機沖擊較小的國家之一。2010年,菲律賓的經濟增長率創下二十四年來的新高,新加坡的該年度經濟增長速度也是建國以來最快的一年。但是,國內經濟快速增長和大量熱錢流入,一些國家物價上升,貨幣升值,股票價格上漲,房地產迅速回升,資產泡沫逐漸形成。2011年,東南亞國家仍保持了經濟持續復蘇的態勢,但隨著下半年全球經濟形勢的動蕩,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蔓延,世界經濟增長趨于放緩,東南亞主要國家的經濟增長也呈現出減緩的跡象(王勤,2012)。

總之,近幾十年來,東南亞經歷了戰后初期的經濟恢復、20世紀60—70年代工業化發展、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經濟高速增長、后起國家的經濟開放與改革、90年代后期金融危機及其重組等幾個重要時期。當前,東南亞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熱點地區,新加坡率先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馬來西亞、泰國等已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后起國家仍處于工業化的初期階段。

上一頁 1 23456789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斯昕]
標簽: 東南亞   格局   進程   變化   發展  
  • <dfn id="3kwm1"></dfn>
    <dfn id="3kwm1"><div id="3kwm1"><label id="3kwm1"></label></div></dfn>

      <abbr id="3kwm1"></abbr>

      1. <menu id="3kwm1"><nobr id="3kwm1"></nobr></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