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學術視野 > 經濟 > 正文

征地制度改革時機成熟

盡管相當多數的人,已經對現行征地制度和政府經營土地制度的弊端形成共識,但對改革的條件是否具備,改革的時機和改革的步驟如何把握等問題,人們的認識仍然難以統一。我們認為,在國家法律、制度層面實施現行征地制度的改革,時機已經成熟。

改革時機已經成熟

——黨中央的指導思想已經明確。從中共十六大以后,黨中央反復強調要推進征地制度改革,提出要完善補償機制、提高補償標準、安置好被征地農民、控制征地規模,并提出了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等問題。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后進一步提出,要縮小征地范圍,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切實維護農民權益。這標志著中央已經明確,要按市場經濟的要求,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改革現行征地制度。

——已積累了相當多的改革經驗。黨中央的精神特別是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極大地開闊了地方黨委和政府改革的眼界和思路,增強了他們尋求制度突破的信心和勇氣。總的來看,地方政府在改革現行征地制度的探索實踐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重慶的“地票”制度,廣東的“三舊”改造,北京的“城中村”改造,成都的統籌城鄉發展試驗。

此外,多年來,國家土地管理部門作了多項改革試驗,準備了多種預案和政策儲備。各有關方面按照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統籌發展和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在財稅體制、投資體制、干部管理體制、規劃體制等方面,均作了重要的改革探索,對區域發展戰略乃至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也作了重大調整。這些,既為轉變發展方式積累了寶貴經驗,也為改革現行征地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創造了條件。

——改革的物質條件已經具備。1.國家財力已比較雄厚。經過30多年的發展,政府財力已經比較雄厚,政府支出的節約潛力也很大,具備了逐步減少直至最終停止靠出讓增量土地獲取非稅收入的操作空間。首先,我國城市的存量土地中,還有相當數量原劃撥土地未納入有償使用軌道,政府財政還有一定的增收潛力。其次,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激勵措施盤活存量,如工業用地改為商業用地、提高容積率。在提高城市存量建設用地利用率的過程中,政府也可以獲得一部分收益。另外,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還有不少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允許這些土地進入市場,有利于城鄉統籌發展,搞活經濟。政府的土地收入雖然可能減少,但其他方面的稅收會越來越多,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特別是隨著財稅體制改革的深化,逐步建立起財產(地產、不動產)稅制度,地方政府可以從存量土地獲取穩定的稅源,最終完全擺脫對增量土地的依賴。

2.城鄉存量建設用地利用潛力巨大。據《土地資源戰略研究》課題組估算,2008年我國的國土開發強度已達3.4%,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土地利用卻很粗放,無論城市還是鄉村的存量建設用地,都有很大的挖掘潛力。

首先,看看城市存量土地的潛力。(1)劃撥用地成本約束小,導致政府辦公、交通等劃撥用地增長過快,超前建設與重復建設嚴重,利用效率低。許多地方政府新區土地利用較為粗放,政府機關用地利用效率總體低于工商業用地。部分交通基礎設施和高校園區等,過度超前超標建設、重復布局;一些達標評比提出的用地標準脫離國情,寬馬路、大廣場、大水景等形象工程建設屢禁不止。

(2)工業用地比重大,利用效率不高。我國大城市工業用地比重目前大多在20%-40%,相對于國外的10%左右,工業用地比重過高。受地方政府以地引資和企業投資土地預期升值的影響,工業用地及工業園區建設密度不高、整體容積率偏低,產出效益低下。據調查,目前我國工業用地建筑容積率僅為0.3-0.6,單位土地產出率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2010年,上海每平方公里工業用地產出為13.75億元,廣州、深圳為17.5億元(見右表)。而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紐約每平方公里工業用地產出已達42.7億元,日本東京都更高達93.37億元。

差距就是潛力。今后我國城市的發展,應側重于提高存量土地的利用效率。由于我國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的根源,是現行征地制度和政府經營土地制度導致的依賴增量土地的外延擴張發展方式。只要徹底改革現行制度,城市存量土地的利用潛力就能得到充分釋放。

其次,再看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情況。按說,城市化的一般規律應該是城市土地增加,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總趨勢是節約土地。然而,我國目前卻呈現城鄉建設用地雙擴張的態勢。據“土地資源戰略研究”課題組研究,1996年城鎮用地總面積為2.65萬平方公里,2008年達到4.03萬平方公里,增加52.21%。農村居民點1996年為16.4萬平方公里,2008年為16.5萬平方公里,增加幅度為1.04%。同期,農村人均居住用地從193平方米增加到229平方米,但大量農村住宅因農民進城打工而常年閑置。目前,農村空閑住宅面積約占村莊建設用地總量的10%-15%。農村人口密度從1996年的平均每平方公里55.87人,降到2008年的42.60人,同年農村人均建設用地面積高達232平方米/人,遠遠高出150平方米/人的國家標準。

在現行征地制度和政府經營土地制度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難以充分利用。近幾年,國土資源部實行的“增減掛鉤”試點,出發點是為了節約土地。但是,在政府經營土地制度下,地方政府的實際操作往往偏離初衷:為了從農村土地榨取建設用地指標,搞強迫命令、大拆大建,侵犯農民利益,激化社會矛盾。如果徹底改革現行征地制度和政府經營土地制度,允許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可以大大增加工業化、城市化的土地供應。尤其在城鄉接合部,存量集體建設用地的潛力會得到充分釋放。如果解決好農民工身份轉換和土地發展權轉移問題,非城市化地區的很多農村建設用地可以恢復為耕地。

總之,對現行征地制度實施徹底改革的物質條件已經具備,改革的案例與經驗已有相當的積累,最重要的是中央關于改革的指導思想已經十分明確。因此,改革的時機已經成熟,應適時推出國家法律、制度層面的改革,不能再拖了。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鄭韶武]
標簽: 時機   改革   制度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