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第一個十年,非洲大陸獲得了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少見的持續十年之久的經濟相對穩定增長時期,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但進入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非洲大陸政經局勢風云再起,發展走向迷霧重現。自2010年北非局勢發生重大變故并波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以來,非洲大陸的歷史車輪,似乎又再次來到了前途未卜的十字路口上。①總體上看,這塊大陸正處在向上提升與向下沉淪兩種力量盤旋起落、走向發展與深陷動亂兩種趨勢膠著纏繞的復雜狀態中。伴隨著非洲大陸這一發展與動蕩兩種力量與趨勢相持不定的復雜進程的推進,非洲大陸各國家與各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性與不同步性將日見漸明顯,部分國家將可能率先興起成為非洲大陸的“新興國家”和“發展動力國”,并進而成為帶動非洲地區與次地區逐漸走向穩定與發展的積極力量,而一部分國家則可能在內外因素作用下持續動蕩,兵連禍接,甚至進一步墜入分裂瓦解的深淵。從長遠的發展走向看,非洲不可能作為一個大陸整體性同步走向發展,50多個國家發展進程與發展道路的分化與多樣化將是一個總的趨勢。在此背景下,中國的對非合作戰略與政策也需要有一個長遠而通盤的考慮,在一些基礎性、戰略性領域作出清晰的判斷與選擇。
一、非洲發展的新動力與新機遇
(一)非洲發展的新趨勢
積極的趨勢十分明顯。21世紀第一個十年,非洲大陸獲得了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少見的持續十年之久的經濟相對穩定增長時期。在過去十年的大部分年份,非洲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都保持了4%到5%的穩定增長,總體水平高于全球,相當一批非洲國家的發展速度更快。以2011年為例,這一年不僅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大多數國家保持了較好發展趨勢,平均增速超過5%,在當年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10個國家,有6個集中在非洲大陸,位于西非的加納更以13%的增長速度位列全球榜首。而這一年,絕大多數歐洲國家經濟增長都不到1%,美國也只勉強超過1%。2012年,全球經濟形勢依然困難重重,但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增長依然一枝獨秀,總體上達到5.5%,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尤其給人以深刻印象的是,在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前25國中,有14個國家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其GDP增長速度都超過了6.5%。②事實上,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前40個國家中,沒有一個來自西方發達國家或經合組織成員。③而根據非洲發展銀行的研究報告預測,2013年盡管全球經濟環境依然充滿風險,但只要情況不繼續惡化,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增長率將可能達到5.4%,如果不包括南非,這個數字有可能達到6.6%,從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④雖然近年來非洲大陸經濟增長較快的一個基本原因是其原有的起點很低,但這種持續的相對快速而穩定的增長,卻確實讓外部世界的人們對這一塊大陸的未來產生了非同尋常的期待與想象。
近年來,非洲發展的一個突出現象是,這塊大陸正出現一批充滿活力并且開始有了民族自信的國家。2011年,南非加入“金磚國家”行列,成為第一個邁入全球新興大國俱樂部的非洲國家。2013年3月25日,“金磚峰會”在南非德班召開,主題是“金磚國家與非洲大陸:發展、融合與工業化的伙伴關系”,議題集中于四個重要領域,包括推動非洲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建立金磚國家主導的“南南開發銀行”及金磚國家智庫和金磚國家商務委員會的成立等。這次峰會基于南南合作精神而形成的非洲新發展議題及展示的信心,再次將世界的目光聚集于這塊大陸。緊隨南非之后的還有若干個所謂的“非洲新興國家”或“發展動力國”。首先是資源與人口大國尼日利亞,這個曾被稱為“跛腳的非洲巨人”,在過去十年間也似乎開始加快了前進的步伐。按照這個國家過去幾年持續保持的7%的經濟增長速度,它的領導人和精英們普遍自認為尼日利亞將是非洲下一個新的“金磚國家”。到2015年,尼日利亞可能成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國,而它的目標是到2030年建設成為世界經濟強國。⑤此外,安哥拉、加納、毛里求斯、剛果(金)、剛果(布)、盧旺達、埃塞俄比亞、蘇丹、贊比亞、博茨瓦納、莫桑比克、坦桑尼亞等國家,都在不同的層度上逐漸顯示出成為非洲大陸新興國家或發展動力國的勢頭。而它們中的一些,比如盧旺達、安哥拉,十多二十年前還曾經歷過種族大屠殺或內戰的恐怖,這正應了兩千年前古希臘就流行的一句話:“非洲總有新奇的事發生”。
近年來,非洲大陸不經意的變化還發生在許多方面。當歐洲債務危機持續不斷且四處蔓延時,一些資源富足且政局穩定而獲得開發的非洲國家,通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已經開始由債務國成為債權國。比如石油資源豐富的安哥拉,2011年已經開始向它昔日的殖民宗主國葡萄牙提供貸款,以支持這個南歐國家搖搖欲墜的國家財政體系保持穩定。世事時局之變,可謂一葉知秋。安哥拉與葡萄牙關系的這一變化,對世界體系之歷史性轉型及走向頗有特殊的象征意義。事實上,世界發展的推動力量正從北方發達國家向南方發展中國家轉移,2009年新興大國對外貿易占全球貿易總量的近40%,對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總量超過20%,對世界經濟增量的貢獻額超過55%。而許多個世紀以來非洲大陸與西方傳統國家的那種“支配—依附”的關系也正在發生戲劇性變化。比如,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雖然也對非洲構成沖擊,讓非洲的經濟增長率由2007年的7.1%驟降至2009年的2.8%,但2010年非洲便強勢反彈走出谷地,恢復到5.3%的水平。這反映出非洲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正日益來自這塊大陸內部自身,來自與中國等新興國家的合作。正如南非總統祖馬2010年8月在“中國-南非高端商務論壇”上所稱的那樣,西方對非洲的支配性影響正在減弱,“以前工業發達國家打個噴嚏全球都要著涼,而這次金融危機主要影響的是發達國家。”⑥
(二)日漸呈現的非洲發展優勢
從全球中長期發展的總體格局上看,非洲大陸有許多發展的巨大潛力與特殊優勢,其中的一些潛力與優勢,近年來隨著南方國家發展進程的推進特別是全球新興國家的拉動而明顯地呈現出來。
第一,非洲在人口與勞動力方面的潛力。非洲目前54個國家共有人口約10億,其人口結構與發展特點是年輕化與增長快。按照非洲目前的人口增長速度,到2030年,全球新增加的30歲以下的年輕人口中的60%將集中在非洲大陸。到2040年,非洲的勞動力將接近11億,超過中國、印度這兩個世界大國。世界銀行的報告認為,相對于世界其他地區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及不斷攀升的勞動力成本,若非洲大陸政局保持穩定,且提升勞動力素質的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投入不斷增加,則非洲大陸未來可用于經濟發展的人口紅利頗為可觀。未來20年,全球化這雙無形之手會將工作機會轉移到具有成本優勢的國家,非洲將在低端產業方面“替代中國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⑦
第二,非洲農牧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非洲大陸擁有90多億畝可開發利用的土地,但實際利用率不到四分之一,目前全球60%的未利用可耕地集中于非洲大陸。僅剛果(金)一國可開發的土地就達18億畝,與中國必須守護的土地總量的最低紅線相當,而其人口6700萬僅為中國人口13億的約5%左右。這樣廣袤的土地資源如果能開發利用起來,對非洲大陸和世界的糧食安全、民生改善來說,意義都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非洲大陸戰略性資源、能源儲備豐富。非洲擁有全球黃金儲量40%、石油儲量10%、鉻和鉑金的80%-90%。近年來,在東非地區發現儲量豐富的陸海油氣資源,僅肯尼亞可供勘探的油氣區塊已增加到51個,這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非洲大陸在全球油氣資源中的地位。此外,非洲廣袤的草原,清澈的江河湖海,潔凈的空氣,獨特的文化,壯闊的山川,從經濟發展的綜合角度上看,都有特殊的意義。事實上,過去許多年,雖然因政局動蕩和戰亂不已,非洲大陸一直是世界上投資風險高的地區,但同時也是世界上投資回報率最較高的地區,其投資回報率總體上比中國、印度、越南這些發展較快的亞洲國家都要高。
第四,非洲工業化進程將加快,并將成長為一個巨大的世界新興市場。按照非盟的構想,非洲大陸將在2017年建成一個統一的、本大陸的自由貿易區,即“非洲自由貿易區”,這將極大改變非洲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邊緣化不利狀態。許多非洲國家近年的發展表明:“與中國和越南一樣,黑非洲國家通過鼓勵外資政策,可以加快工業發展,擴大對外出口。成功可以復制。如近期以來,埃塞在歐盟花卉市場的份額增長迅猛。而在某些非洲國家,一些產業的第一家工廠開業不久員工人數就達5萬人。”⑧2011年,非洲大陸整體GDP達到2.3萬億美元,超過巴西與俄羅斯。目前,非洲城市化水平與中國基本相當,城市人口規模快速提升,這塊大陸目前擁有3億多購買力相對穩定并不斷提升的中等收入群體(或曰“中產階級”),未來20年進入這一階層的非洲人的數字將增長到8億以上,非洲大陸由此而有望成為世界上最有潛力的新興市場。今天,非洲的航空業、物流業、保險業、新型能源、綠色經濟發展等,都日益呈現出對外部世界的巨大吸引魅力。
第五,非洲未來提升的空間大。雖然從全球比較的角度上看,目前,非洲大陸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尚十分低下,處于全球發展序列的最底層,但正因其相對的落后,未來向上提升的空間與規模十分巨大。目前,非洲大陸特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陸,人均GDP尚不足1000美元,未來20年到30年,這一數字即使只提升到3000美元到4000美元這樣并不太高的水平上,也必定會給世界帶來巨大的變化與影響。
(三)非洲發展的新動力
除上述發展優勢與潛力外,從根本上說,推進此輪非洲大陸發展的核心動力,來自非洲內部自身積極因素的長期積累與成長,及這些內部因素與外部拉動力量及所提升機會的有機結合與良性互動。經過漫長曲折的探索徘徊,進入21世紀后,非洲正在走向歷史變更的關鍵拐點上。而這些內部因素的積累與成長,及外部環境的變化和拉動,日益構成了新世紀推進非洲大陸走向發展的“新動力”與“新機遇”。⑨
首先,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曲折發展,“國家”作為一個全新而真實的政治存在與精神觀念,逐漸在非洲大陸獲得了歷史性的建構與成長。作為現代世界體系中最后一批邁進“現代國家”門檻的后來者,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后才創立起來的數十個非洲大陸年輕國家,其國家建構與成長有其特殊的時代要求與內在規定性,這使其在過去數十年間經歷了太多的戰亂、沖突與動蕩。但盡管如此,基于對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地位的堅定維護,絕大多數非洲國家都還是生存了下來,并保持了國家的統一存在與主權完整。今天,隨著國家統一建構的推進,隨著自主性的國家觀念的逐漸形成和深入人心,在許多非洲國家中,一些更為內隱的積極變化,一些從長遠來看能更有力地推進國家現代發展的基礎性力量與結構性要素,都在悄然不覺的歷史進程中一點點地積累起來,并在世界格局發生變化的背景下開始呈現出其特殊的積極意義。⑩比如,在一些非洲國家,現代國家政治建構與政府執政能力的提升,現代主權國家觀念的形成,國內民眾對國家歸屬感與認同感的增強,在主權國家成長基礎上推進的非洲區域一體化進程與地區合作組織的發展,非洲人民的自尊、自信、自立意識,各國知識精英與政治精英的愛國情感與政治責任感等文化與心理方面的現代發展要素等等,都在過去數十年非洲各國幾代人的不懈努力與追求中緩慢但卻有力的積累和成長起來。這正是近年來非洲大陸整體上進入相對穩定與快速的經濟發展時期的根本原因。
其次,相當一批非洲國家的國家結構與行動能力逐漸趨于成熟和穩定,政府機構的管治能力也開始實質性地成長了起來。在經過長期的磨合與嘗試之后,一些具有非洲本土特點的、包容性的現代政治制度逐漸在非洲成長起來。而非洲大陸的上述發展潛力,因為與世界新興國家日益加強的經濟合作而正在由潛在優勢轉化成現實的優勢。(11)過去十多年,特別是2008年西方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經濟發展重心加速向南方國家、新興國家轉移,來自中國、印度、巴西和其他亞太、南亞、拉美、中東地區的一系列新興國家,在能源、礦產、農業、金融、電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對非投資日益擴大,對非洲的資源、市場、勞動力、土地的需求也日漸強烈,這明顯提升了非洲資源國際競爭平臺,延長和提升了非洲發展要素的價值鏈。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到2011年,來自新興國家的對非投資項目已達到538個,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的319個。2000年至2007年間,印度對非投資額增長了800%以上,到2009年,印度三分之一以上的對外投資目標地已是非洲大陸。同時,非洲內部貿易與投資也在加速拓展。相關研究表明,隨著非洲區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及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非洲大陸內部貿易每增長5%,非洲大陸整體GDP就會增長2000億美元。今天,在非洲大陸內部,在亞非世界之間,正在形成一種新型的南南合作關系,來自新興國家的資源需求和投資貿易正日益成為非洲大陸實現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的動力源。聯合國非洲經濟理事會發布的《2011年非洲經濟展望》認為,與新興國家的經貿合作將在越來越廣泛的領域替代西方傳統國家而成為非洲發展的新動力。(12)對此,非洲國家領導人看得十分清楚,即便是那些出于政治目的批評中國的人也十分明白此道。2012年3月14日,曾打著反華口號獲取選票而上臺的贊比亞總統邁克爾·薩塔,在總統府對到訪的中國企業家稱,中國對贊比亞的投資惠及贊中兩國,希望中國企業家擴大在贊投資,在礦業、農業和紡織業等行業做出更大作為。(13)一些非洲研究機構指出:“我們需要使投資讓雙方都能受益。對于投資者和需從中受益的非洲國家來說,這是一個合作關系。”(14)
最后,世界政治經濟重心出現向地理上的“東方”和政治經濟學意義上的“南方”世界轉移。從全球發展的良性互動結構上看,如果世界經濟體系的演變能更加的包容與開放,在成熟形態的西方發達國家、快速崛起的全球新興國家、具有巨大潛力的非洲國家這“三個世界”之間,能形成一種良性互動的格局,在合作中尋求多邊互利共贏的世界新格局,則非洲大陸將有可能進入一個持續發展的新時期。在此意義上,非洲大陸正在多方面地向世界展示出它所蘊藏著的巨大潛力與未來希望,并使得國際社會越來越傾向認為,在未來的20年或30年中,非洲大陸將成為世界經濟的“增長新大陸”,成為未來一個更長時期中全球經濟新一輪發展提升的希望所在。“就此來說,誰擁抱了非洲,誰就擁抱了未來。”(15)
二、非洲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及主要障礙
然而,我們在看到非洲發展的積極因素的同時,對非洲發展面臨的障礙與困難也要有充分的估計。目前制約和阻礙非洲發展的消極因素依然普遍存在,概而言之,如下方面最為突出:
第一,雖然非洲近十年來獲得相對較快的經濟發展,但遠沒有改變非洲處于世界最落后末端的不發達狀態。目前,全球最不發達國家有四分之三集中于非洲大陸,貧困與饑餓、戰亂與沖突依然是這塊大陸普遍存在的狀態。雖然經過多方努力,但聯合國擬定的“千年發展目標”在非洲眾多國家都遠未實現,嚴重的失業、文盲、疾病、環境惡化等基本民生問題并未有根本的改善。同時,近年來非洲一些國家的經濟增長普遍帶有依靠資源、能源、初級產品出口拉動的特點,在此資源主導型增長模式下,GDP增長對于普通民眾生活改善和國家經濟結構提升的作用往往并不明顯。即便是像尼日利亞這樣發展勢頭強勁的國家,其國內族群間和地區間的矛盾與沖突、政府官員的腐敗與低效、分配不公和貧富鴻溝等問題都有擴大之勢,發展中的隱憂不少。
第二,非洲經濟總體上依然依賴于西方發達國家及其主導的國際市場,發展的基礎脆弱而不穩定。最近幾年,西方經濟持續低迷,對非投資、貿易、援助持續大幅下降,一些非洲國家外部經濟環境趨于惡化,那些在經濟上高度從屬于歐洲的北非國家首當其沖,內憂外患疊加在一起導致北非政局在2010年開始突變,從馬格里布國家到埃及、蘇丹再到東非之角的索馬里,可謂動亂迭起,兵連禍接。未來一段時間,非洲一些國家的主權統一與政權安全將面臨新的挑戰。
第三,外部干涉與強權介入讓一些非洲國家安全局勢十分嚴重,分裂、崩潰危機明顯加劇。2011年的利比亞戰爭雖然沒有在非洲引發連鎖反應,但對非洲地區和平與安全局勢造成許多“暗傷”,消極惡果的溢出效應和深層次影響不斷顯現。目前,利比亞內亂遠未平息,東部分裂傾向加劇,南部沙漠深處的部族各行其是,這個國家在戰爭過后面臨瓦解、分裂的命運。而利比亞戰爭造成大量難民和武裝分子涌入周邊國家,與當地原有的動蕩因素結合在一起,造成薩赫勒地區安全形勢趨于惡化。近期西非國家馬里發生軍事政變,東北部的提格雷人宣布獨立建國,馬里國家面臨分裂危險。2011年,西方國家和北約組織以“保護的責任”和“人道主義干預”為名,武力干預利比亞國內沖突和科特迪瓦選舉危機,使得非洲再次面臨西方新干涉主義和新殖民主義卷土重來的威脅。西方的所謂“人道主義干預”不僅使一些非洲國家主權、安全面臨嚴峻挑戰,客觀上助長了一些非洲國家反對派的抗爭意識,政府權威與統治的有效性受到空前挑戰,非洲國家面臨著“去主權化”或“去國家化”的生存挑戰。事實上,如果主權得不到有效的維護,非洲國家發生分裂、瓦解的連鎖反應,在未來的十多二十年間,各種形式的內部沖突與外部干預可能導致更多的非洲國家被進一步肢解成碎片小國,如果這樣,非洲的復興將更無希望。
第四,非洲團結遭受多方面挑戰,一體化進程步履維艱,政治碎片化危險加劇。當年非洲大陸是作為一個整體成為西方奴役掠奪的對象的,在西方主導世界的今天,面對西方的集體霸權與聯合干涉,單個的非洲國家也不可能擺脫這種命運。加納首任總統恩克魯瑪曾說過:“非洲要么統一,要么死亡。”但非洲的統一團結與一體化并不容易,由于殖民宗主國的影響長期存在,非洲年輕國家在外部國際關系上各有屬主,形成利益的外部拉動格局。在外部大國的利誘下,非洲仍很容易發生分化而各事其主,各為原宗主國利益充當代理人,并引發非洲大陸的“代理人戰爭”。2010年以來,在對待利比亞沖突和外部軍事干涉問題上,及之前的對待國際刑事法院制裁蘇丹總統巴希爾等問題上,非洲國家內部分化加劇,非盟因意見分歧而處境尷尬,本已經脆弱的權威、合法性與有效性受到普遍質疑與挑戰。在此背景下,非洲的集體安全體制明顯受到削弱。近年來,非洲非傳統安全問題上升,恐怖主義活動進入新的活躍期,在東非、北非、西非都有明顯抬頭之勢,尼日利亞“博克圣地”活動猖獗,埃及、尼日利亞、蘇丹等國教派沖突升級。
第五,國家能力與政府功能的長期缺失使部分非洲國家日益處于“有社會而無國家”的國家體系消解與政府功能退化狀態中。由于國家整合能力與政府執政能力及有效性的長期缺失,一些非洲國家的民族融合進程一再被打斷,有效的中央政府權力往往無法滲透到基層社會和邊遠地區,國家統一行動能力十分弱小。在此背景下,一些非洲國家的國民認同與愛國情感塑造尚遠未提升到國家意識形態與文化建設的核心位置上來,愛國精神與國家觀念日益淡漠,而照搬西方的競爭性自由主義政治理念又往往造成尚保留廣泛傳統部族文化傳統的非洲國家在精神生活領域的分裂和解體。國家統一體制的消解和政府管理能力的喪失導致了巨大的災難。在今日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政府能力嚴重缺失,基層政權形同虛設,看不到條塊分明、上下聯通的功能化的政權網絡與管理系統,在“有部族社會而無中央政府”狀態下,千千萬萬的百姓在廣闊無邊的草原和沙漠中陷入一種無助的、自生自滅般的艱難處境。雖然今日非洲國家擁有巨大的人力資本,有大量的年輕人口,卻因缺乏政權組織者和動員機制將他們組織成國家的建設大軍,龐大的人口資源無法轉化為服務國家建設的人力資源與生產要素,人口紅利遠未得到發揮利用。(16)
今日的非洲要實現發展尚有許多障礙要克服,有漫長道路要探索。第一,非洲國家在某種意義上需要一場新的思想解放運動,即需要結合非洲實際情況,認真思考屬于非洲自己的發展道路,探尋非洲問題的非洲化解決。第二,非洲必須形成自主思想與獨立精神,提升本土知識分子獨立觀察與思考自己國家發展道路的意愿與能力,振興本國、本民族的思想文化,形成獨立自主的知識精英階層。第三,國家能力建設是非洲發展的根本前提,非洲國家必須高度重視國家能力建設,提升政府的行動與管理能力。今天的非洲國家還特別需要培養愛國的精神,為國家與民族奮斗的精神,把國家利益與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第四,非洲國家應該把國家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來建設國家的能力。創造財富比任何政治理想更富于現實的理性精神,從根本上說,非洲的安全、和平建設只能通過經濟發展、社會團結才能最終實現。第五,非洲國家需要一個長期的國家發展策略,穩定而持續地追求國家發展目標,并且堅持獨立自主、艱苦奮斗的精神。非洲的問題不可能一天解決,實實在在的奮斗比任何華麗的口號與演講都更加重要。
值得關注的是,過去十年,西方對非洲的看法發生了具有諷刺意義的戲劇性變化。2000年5月,英國《經濟學家》雜志發表了一篇題為“絕望的大陸”的文章,形象地描述了西方社會對于非洲大陸自然和人為災難交織并發不幸畫面的悲觀看法,“莫桑比克的洪水、埃塞俄比亞的饑荒、盧旺達的大屠殺、塞拉利昂的內亂,整個大陸的戰爭一觸即發”,非洲成為世界“麻煩中心”,前景一片黑暗與絕望。然而具有反諷意味的是,十年后的2011年1月,該雜志發表了以《一個更有希望的大陸:群獅稱王?》為標題的文章,對非洲的看法發生了大逆轉,非洲被看成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大陸,其地位與重要性獲得了多年來少見的吹捧。然而,在我們看來,這種觀察理解非洲的方法卻過于簡單化、主觀化了。正如十年前將非洲大陸視為絕望大陸是錯誤一樣,今日將非洲大陸捧上天也是不適當的。事實上,非洲大陸的情況依然十分的復雜,簡單的悲觀論或樂觀論都難以準確把握非洲的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