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看到,我們正在面臨一種歷史性的變化,我們很快就要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中國以及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力量正在上升。據高盛預測,到2027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盡管那時的中國依然處于向現代經濟體轉變過程的相對初級階段。到2050年,全世界最大的三個經濟體,將是中國、美國和印度,而英國和德國將分別居第九位和第十位。正像有的國外學者所說,這些經濟預測,驚心動魄,中國的崛起將會以極其深遠的方式改變整個世界的面貌。這種改變,不僅僅限于經濟方面。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報告在談到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時,強調要提升整個社會的文明素質,強調要使我們國家成為一個“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把更高的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目標、一個標志,這有極為深刻、深遠的意義。這意味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改造和提升我們的國民性,要重鑄我們的民族精神。這也意味著中國將不僅僅在經濟上,而是在文化上、精神層面上對世界產生影響。我贊同有的國外學者的看法,就是那種認為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經濟方面的觀點,已經有些過時了。
要產生這種精神的影響力,首先取決于我們在精神文化上的創造。就這個方面,我談幾點看法。
一、要注重藝術與高科技的融合
很多人都意識到,我們已進入一個創意的時代。但是怎么才能真正實現“創意”?這個問題我們并不清楚,或者多數人并不清楚。
在這個問題上,前不久去世的“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
在喬布斯去世前半個月(9月19日),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發表文章《喬布斯可以教我們的十條經驗》,其中一條就是:“最永久的發明創造都是藝術和科學的嫁接。”喬布斯指出蘋果和其他所有計算機公司的最大區別就在于,蘋果一直設法嫁接藝術與科技。喬布斯的研究團隊擁有人類學、藝術、歷史和詩歌等學科的教育背景。這就是喬布斯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啟示:藝術和科學的融合,藝術與高科技的嫁接,乃是創意的靈魂。再擴大一點說,藝術與科技的融合,乃是我們這個創意時代的靈魂。
這個思想,其實錢學森先生和季羨林先生晚年也一再對我們提示過。藝術與科學的結合,藝術與高科技的嫁接,不是一個局部性的問題,在我們這個創意時代具有普遍性的意義,不僅應該成為我們的教育事業、人才培養和使用的指導原則,而且也應該成為我們的一切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的指導原則。我們要從戰略高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二、要高度重視文化產品的人文內涵和人文導向
文化產品從生產來說,不僅有一個技術問題,更重要的還有一個內容問題。例如,我們的電影、電視有了高清晰技術、3D技術,但如果沒有內容那還是空的。現階段我國文化產品的內容生產與內容出口都非常薄弱,面向當代、面向國際的原創力不足,還不能與日本、美國等文化產業強國競爭。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應當確立一個內容戰略,將文化產業的內容建設提到戰略高度。
文化產品從社會功能來說,不僅有一個娛樂消遣的功能,更重要的還有一個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發展完滿的人性的功能。我們的文化產品應該體現一種文化精神,應該引導廣大群眾特別是引導廣大青少年有一種更高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