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傳播期刊要努力適應國家發展的需要,積極配合社會發展的戰略選擇,深化體制和機制改革,加強全球化布局,大力調整產品結構,進一步明確定位、目標和發展方向,進一步拓展對外傳播期刊的成長時空,進一步增強對外傳播的針對性、時效性和有效性,進一步滿足國外讀者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努力實現更大更快更好的發展。
在當前的9000多種期刊中,有這樣一個成規模、成建制的期刊群體,從創立伊始,就以多語種語言文字活躍在對外傳播的戰線上,承擔著國家對外宣傳的職責,承載著向世界說明中國的歷史使命,為加強中國與世界的聯系默默奉獻。歷經60多年的發展,這一期刊群體目前擁有五大系列、11種語言、26個版本的印刷版刊物,其中16種為外宣刊物——這就是中國外文局所屬,由《人民畫報》《北京周報》《今日中國》《人民中國》以及《中國報道》組成的中國外宣期刊方陣。如今,這些外宣期刊以中、英、法、俄、西、阿、德、韓、日以及世界語、藏文等多種文字,向世界出版多語種雜志,年總發行量達到500萬冊,發行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加強中國與世界聯系的重要窗口和橋梁、紐帶。
與新中國一起成長,成就國家外宣期刊事業的一片藍天
1950年6月,毛澤東率先為正在籌辦中的《人民畫報》題寫刊名,鼓舞了士氣。7月,《人民畫報》正式創刊。同年,又創辦了《中國報道》;1952年創辦《中國建設》;1953年創辦《人民中國》;1958年創辦《北京周報》,而且每一個期刊都是多語種的。新中國對外宣傳的期刊群迅速集結,閃亮登場。
《中國建設》雜志是由周恩來總理于1950年提議,宋慶齡副主席在1952年親自創辦的,在向世界介紹新中國情況的過程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宋慶齡曾親自給雜志寫過30多篇致讀者的文章,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向海外讀者推介新中國的建設成就。1961年,毛主席在上海看望宋慶齡時,熱情地肯定了《中國建設》的辦刊方針。毛主席說:“《中國建設》用事實說話,對外宣傳就應該這樣做。”陳毅元帥給《中國建設》雜志題詞:“事實勝于雄辯……中國建設向世界各國朋友介紹真實情況,這是對世界和平的貢獻。”中國人民熟悉的外國友人,曾受到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的愛潑斯坦先生就曾長期擔任《中國建設》雜志的總編輯。在為《中國建設》題詞時,周恩來放眼中國外宣事業,希望對外宣傳“繼續做好同各國人民增進了解和友誼的工作”。
當年的英文雙月刊《中國建設》,改革開放后更名為《今日中國》。經過60多年的發展,雜志目前已經成長為擁有中、英、法、西、阿、德、土等多語種版本以及藏文《布達拉》雜志的國際化期刊,受到國際政要與讀者的歡迎和好評。進入新世紀后,雜志社大力改革創新,在墨西哥、秘魯、埃及等國家開設了分社或辦事處,成為中國出版走出去的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