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之要,在于得人。如果說科學教育是提升國家科技競爭力、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重要基礎,那么工程教育則承載著培養卓越工程人才、助力提升我國工業化水平的使命。
工程教育,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進一步加強科學教育、工程教育,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為解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人才支撐。”
我國是世界工程教育第一大國,培養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高層次工程人才,為工程科技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同時也要看到,破解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產業體系大而不強、全而不精等問題,迫切要求我們進一步提升工程教育質量,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人才保障。
工程教育必須緊密對接實際需求。應堅持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加強新工科專業建設,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急需緊缺人才;同時,深入了解工程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特點,實地調研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等前沿領域對人才的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比如,北京工業大學新增“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本科專業,以適應我國新能源、新材料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增設“智能交互設計”本科專業,培養智能制造領域創新型人才。相關探索,有利于服務國家戰略,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工程領域往往涉及多種學科、復雜技術,在工程教育中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尤為重要。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設的“智慧交通”專業,就是以交通工程專業為基礎,以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等為代表的多學科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工科專業。中南大學依托學校工、醫優勢,用工科理論技術創新解決醫科難題,促進理工醫協同發展,培養工醫交叉復合型卓越人才。用好學科交叉融合這個“催化劑”,有利于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培養集知識、素質和能力于一身的高水平工程人才,催生科學前沿重要突破和重大原創性科研成果。
工程教育強調應用,離不開實踐支撐,必須大力推進產教融合。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貫通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的有效途徑,關鍵要創新融合模式、找準合作共贏點。比如,重慶大學與汽車企業共建工程實踐教育平臺,與有關行業企業創設12個聯合培養實驗班,重點培養、定向輸送拔尖人才。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與研究機構、企業共建食品生產與檢驗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開設“果酒生產技術”等實訓課程,讓學生參與生產環節。事實證明,使教育更好服務于產業發展,讓產業需求引領教學實踐,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對于提升工程教育質量至關重要。
工程科技改變世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尊重學生成長成才規律、遵循產業發展規律,持續推進工程教育改革實踐,必將培養造就更多卓越工程人才,為中國制造、中國創造、中國建造持續注入人才活水。
(作者為首都工程教育發展研究基地、北京工業大學副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14日 第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