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是最終需求。它是生產的最終目的,也是生產的重要動力,對經濟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不斷提高消費水平,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選擇。以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我國消費升級,是激發國內經濟發展潛能、釋放經濟發展活力的重要戰略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實現由消費增長到消費升級指明了方向。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及數據價值化,有助于“創造更多消費場景,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高品質消費需要”,進而更好激發消費活力,釋放消費潛力,推進消費升級。
消費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消費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更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近年來,作為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消費是實現民生福祉的根基,是夯實社會穩定的關鍵環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構成了生產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人民生產生活的必要條件。不同歷史時期和發展階段,消費目標由溫飽向美好生活需要的動態轉變,映射出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不斷增強。從消費數據來看,2023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15萬億元,消費對GDP貢獻率達82.5%。其中,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39218元,全國居民人均消費增速達9%,居民消費能力顯著提升;中等收入群體超4億,超大規模消費市場潛力巨大;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7.7%,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9.2%,農村消費動力強勁。消費貫通需求端和供給端,成為筑牢我國社會秩序穩定發展的“壓艙石”。
消費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一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內需、促消費的一系列政策扎實有力、成效顯著。從消費增量來看,居民消費水平持續提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7.15萬億元,是2012年的2.24倍;恩格爾系數逐年下降,從2012年的33.0%下降至2023年的29.8%,生活品質不斷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優化,發展型、享受型消費日益提升,服務型消費支出占比逐步提高。從消費供給來看,消費品工業在品種、品質、品牌等領域提質增效推動消費品持續升級換代;國家在社會范圍內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日漸提高;數字消費等商業模式和平臺興起,衍生培育出新型消費,創造更多消費潛能。消費增長向消費升級的結構性轉變,更高水平地滿足人們多層次、多元化的現代化消費需求,有效推動我國內需體系和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實現了消費提質增效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字經濟發展豐富了消費形態
隨著數字經濟的縱深發展,數字技術應用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融入大眾消費場景,深刻改變著人們的消費習慣,豐富了我國消費形態,創造了新消費模式。
數字經濟豐富了居民消費場景。收入是保障消費順利實現的前提和基礎,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約50.2萬億元,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數字經濟催生了大數據工程技術、全媒體運營、網絡配送、在線學習服務等大量以數字技術為支撐的新職業,拓寬了就業渠道、就業規模和就業形態,對國民收入形成強有力支撐。同時,數字基礎設施規模能級不斷提升,截至2022年底,我國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達18.45億戶,切實推進居民與新時代的“信息洪流”接軌,提高了全民知識邊界、認知水平,增強了居民消費軟實力。消費能力的提升衍生更加多元的消費場景,科技智能深入改造傳統商業,促進智慧超市、智慧餐廳等新零售以及智能服務終端的落地;技術變革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催生線上消費、數字消費、直播消費、體驗消費、社交消費、平臺電商等多種新型消費場景;智慧平臺整合分析交易數據,挖掘消費需求,為擴充消費內容、增大服務消費空間提供數據支撐。
數字經濟重塑了居民消費關系。數字經濟以數據帶動高水平融合、以創新驅動數字化轉型、以智能引領高質量發展,推動了消費關系的變革。依托數據要素的非競用性、消費平臺的多主體性,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實現了流通閉環到共同生產的開放式生產關系;自媒體等數字產業蓬勃興起,充分調動鄉村生態資源,推動消費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實現消耗供給轉向互相依存的綠色發展關系;依托數字場景下消費品的低邊際成本,消費者與他人之間實現了排他消費向共享消費的良好社會關系。與此同時,消費行為、消費決策也受到互聯網、AI等數字技術的深刻影響。海量信息經算法“提純”實現場景化智能推送,生成個性化產品推送帶動居民消費;直播帶貨、交易數據等數字消費模式與行為心理學相結合,創造即興消費、計劃消費、禮品消費、圈層消費等消費需求,重塑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和消費習慣。
數字經濟改善了居民消費環境。消費品的質量結構直接決定了消費體驗,與消費監管共同影響居民消費環境。數字化在供給端賦能消費品工業提質增效,在創意設計、綠色發展、數智應用等維度促進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傳統消費品走向質優價廉,創新消費品方興未艾。同時,以數字技術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轉化,以“科技+國貨潮品”為主題的國潮消費逐漸活躍,云音樂會、云展覽、云旅游等線上文化消費不斷豐富,形成了文化與科技相結合的新型文化業態,實現了傳統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轉化,也賦予消費品豐富的精神內涵,更好地滿足了人們生存型、發展型和享受型等多類型多層次的消費需求。在監管層面,數字治理和智慧應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強化了消費品服務質量監管機制,有利于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消費監管,構筑安全、放心、優質的消費環境。
以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激發消費潛能
消費升級同現代科技和生產方式相結合,蘊含著巨大增長空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使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要以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消費升級,進一步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循環。
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激發城鄉消費活力。數字基礎設施是培育消費活力的基石。加快推進消費基礎設施領域設備更新,強化地區商貿體系與支持消費新場景發展的硬件功能銜接,補齊消費基礎設施短板。圍繞滿足消費升級需求,適度超前布局建設5G網絡、物聯網、云計算、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和應用場景,完善便民數字消費設施,暢通城鄉消費供給側和需求側信息交互。引導消費市場下沉拓展,完善農村物流配送等配套體系,提高農村數字消費可及性,釋放農村家庭消費潛力。
發揮數字經濟新優勢,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提高消費能力的關鍵在于人民群眾“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深化數字經濟產業布局,開拓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相關就業機會,發揮數字人才聚集效應和數字經濟引領效應,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持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等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社會保障制度,解決居民消費顧慮。加快推進現代化數字治理,加強政務數據服務平臺建設,完善消費信用體系、質量監管體系,保障經營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努力營造安全放心誠信的消費環境。
加快數字賦能產業升級,提高消費供給質量。以產業創新推動消費升級,聚焦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統籌推進數據驅動、資源匯聚、平臺搭建和產業融合,推動數字經濟與消費品工業融合發展,建立和完善品牌建設、培育標準體系和評價體系,推動傳統消費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積極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強技術、產品、服務創新,豐富消費新場景、構建消費新模式、催生消費新業態。發揮數據要素價值,以技術升級、共享供應鏈、大數據平臺等手段對消費者精準畫像,敏捷精準滿足消費個性化、多元化、品質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