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令人矚目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是我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首次提出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強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并從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金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和全面加強金融監管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本刊特別開辟“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專欄,約請金融業人士深入探討如何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實金融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金融強國”,強調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在2024年初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闡釋了金融強國的豐富內涵,明確提出金融強國的關鍵核心金融要素,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既遵循現代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更具有適合我國國情的鮮明特色,與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質區別。這表明我國的金融強國建設,一方面要遵循金融強國崛起的一般規律,另一方面要堅持適合國情的鮮明特色,走中國特色金融強國之路。
把握金融強國崛起的一般規律
從金融強國崛起的一般規律來看,一些重要支撐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強國應當基于強大的經濟基礎,具有領先世界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同時具備一系列關鍵核心金融要素,即,擁有強大的貨幣、強大的中央銀行、強大的金融機構、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強大的金融監管、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以上論述可簡單概括為“1+6”。“1”是指強大的經濟基礎,“6”是指六個關鍵核心金融要素。
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一方面,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科技實力與綜合國力的支撐,就沒有強大的金融。荷蘭作為金融強國,不僅是因為它有諸多的金融創新,更重要的,是當時荷蘭作為經貿強國為其金融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英國金融的強大無疑與英格蘭銀行的創立以及實施英鎊—金本位制密切相關,但也與英國作為工業革命的策源地、成為世界工廠并由此奠定了英鎊的世界貨幣地位分不開。美國成為金融強國則得益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所形成的強大經濟基礎,以及后續科技實力與綜合國力的增強。另一方面,經濟強與金融強往往并不同步,而是有一個落差。經濟強大并不必然帶來金融強大,比如德國、日本都曾經是崛起的經濟強國,但其金融算不得強大;美國的經濟實力在19世紀末就已經超過了英國,但美國取代英國成為真正的金融強國(霸主)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就中國而言,經濟總量排在世界第二,但金融影響力和地位卻還遠不到第二。這反映出經濟金融關系的復雜性,也意味著金融強國建設需要錨定目標、久久為功。
強大的貨幣與中央銀行,是金融強國的最核心標志。一個國家是不是金融強國,一般都是看它的主權貨幣是不是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或許有人覺得僅用強大的貨幣來衡量金融強國還不夠,需要加上其他的指標,比如金融基礎設施等。事實上,強大的貨幣離不開一系列關鍵因素的支撐,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強大的貨幣已經蘊含了其他指標。一國主權貨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意味著本國的國家信用將會成為全球信用,儲備貨幣國可以通過發行本國貨幣或本幣債務來動員全球資源“為其所用”。更進一步,由于儲備貨幣國控制了全球信用,其中央銀行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全球中央銀行。強大的貨幣與強大的中央銀行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強大的貨幣是本國中央銀行成為全球中央銀行的前提;另一方面,本國中央銀行的有效管理則成為強大貨幣的保證。歷史上英格蘭銀行曾保持了英鎊幣值的長期穩定,不僅確立了英鎊的霸權地位,而且有助于提升英國國債的公信力,為英國成為金融強國奠定了基礎。
強大的金融機構與國際金融中心,是金融強國的關鍵抓手。倫敦的倫巴第街、紐約的華爾街是英美之所以成為金融強國的典型標志和關鍵抓手。倫巴第街是英格蘭金融中心所在地,也是倫敦貨幣市場的象征。從14世紀起,來自意大利北部倫巴第地區的銀行家和商人就在倫敦泰晤士河北岸的倫巴第街設立字號,經營放款業務,為英格蘭銀行業奠定了基礎。在倫巴第街及其周圍的金錢世界里,你可以看到英格蘭銀行、私人銀行、股份制銀行以及票據經紀商。著名經濟學家白芝浩在其著作《倫巴第街》中指出,當時的倫巴第街被認為是世界性的貨幣市場,任何國家都可以以一定的價格從那里借錢。倫巴第街后來成為倫敦金融市場的代稱。今天的倫敦金融城仍然享受著倫巴第街昔日的榮光。美國的華爾街甚至勝過英國的倫巴第街。前者側重資本市場,后者側重貨幣市場。從貨幣市場到資本市場的轉移,反映出現代金融發展的新方向。自19世紀上半葉開始,華爾街支持運河和鐵路的興建,將美國早期相互分割的區域經濟體連接在一起,第一次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經濟體。到19世紀末期,美國的鋼鐵、化工、橡膠、石油、汽車等產業依托華爾街的融資和并購迅速崛起,一舉完成重化工業體系構建并趕超歐洲列強,產生了通用電氣、美國鋼鐵、通用汽車、杜邦等世界級企業。華爾街也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大資本市場,紐約得以成為全球金融中心,通過資本市場和金融力量,大大推動了美國社會資源的整合與優化配置,助力美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經濟體和經濟強國。在美國經濟走向世界舞臺中央每一步的背后,都能看到華爾街的影子。今天的華爾街儼然成為美國強大金融的代名詞。金融強國正是借助諸多系統重要性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公司,以及若干個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構筑起全球性的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掌控著全球信用配置、資產定價與資源動員,以金融杠桿來撬動世界經濟。
強大的金融監管與人才隊伍是金融強國的重要保障。金融是一柄雙刃劍。強大的金融將給一國帶來巨大的收益,但治理跟不上,也會傷及自身。因此,沒有強大的金融監管,就難以實現真正的強大金融。19世紀的美國金融業包括當時的華爾街,總體上處在野蠻生長階段。雖然這個階段的金融發展促進了美國社會資源的整合與有效配置,但也充斥著欺詐、謊言與投機,進而導致美國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機不斷。直至1913年美聯儲的創建,其被賦予最后貸款人以及金融監管的職能,美國金融才進入相對有序發展的階段。但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以及2007年的次貸危機,進一步暴露出金融逐利的本性以及金融發展與金融監管之間的循環:不斷地創新、突破(繞開)監管、制造風險(或危機),進而帶來新一輪的監管。金融監管一方面推動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避免“脫實向虛”以及過度金融化;另一方面通過設置紅線與防火墻,防范金融風險,減少金融潛在的破壞性,維護金融安全。強大的金融監管是金融強國的制度保障。此外,金融專業性強、復雜程度高、知識密集度高,還兼具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如火箭科學家成為華爾街的金融工程師,以及當前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這使得金融人才隊伍對于金融強國的建設具有決定性意義。英美等國以豐富而前沿的金融實踐、占支配地位的“主流”金融學教育體系、極具吸引力的金融業報酬,吸納全球金融人才為其所用,為其金融發展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礎。
堅持金融強國建設的中國特色
從歷史上看,只有荷蘭、英國和美國稱得上金融強國。這三個金融強國基本體現了前述“1+6”的主要特征。這些可以說是金融強國的共性,反映出現代金融發展的一般規律。就我國而言,加快建設金融強國,除了要遵循借鑒這些共性特征,更需要結合本國國情,堅持走中國特色金融強國之路。
中國特色是“兩個結合”的重要產物。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指出,黨中央把馬克思主義金融理論同當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努力把握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持續推進我國金融事業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奮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關于中國特色金融發展道路的核心要義,習近平總書記將其概括為“八個堅持”,即必須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以上“八個堅持”,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創新發展所取得的實踐成果、理論成果,也是金融強國建設所必須堅持的中國特色。概括起來,我國的金融強國建設與荷蘭、英國和美國之不同,關鍵在于四大方面:價值取向、治理機制、核心任務和推進原則。
從價值取向上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與西方國家以資本為中心截然不同。西方金融發展的邏輯受制于資本積累的大邏輯,這決定了西方金融發展以及金融強國的崛起,始終以服務資本、攫取利潤為宗旨,由此帶來貧富分化等社會問題,并導致出現“占領華爾街運動”。有別于西方金融,中國特色金融強國是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一切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提升金融的普惠性與包容性,使金融服務觸達更多的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業;優化金融體系結構,完善金融產品與服務供給,以更好的金融安排,使得普通百姓能夠分享發展紅利。
從治理機制上看,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黨的領導是治理機制的核心,也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根本保證。一是不斷完善黨領導金融工作的體制機制。中央金融委員會要發揮好決策議事協調機構的作用,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要統一領導金融系統黨的工作,中央金融管理部門要依照法定職責承擔監管主體責任。二是充分發揮黨領導金融工作的制度優勢,提高貨幣金融政策的系統性、科學性、有效性。三是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努力鍛造一支高質量的、適應新時代需要的金融人才隊伍。
從核心任務上看,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最大的政治。金融強國要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服務,就必須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來展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在于服務新質生產力,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與此同時,要堅持防控風險,重視金融安全。充分發揮金融在風險定價和風險配置上的功能,推動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強化金融監管,增強金融體系韌性,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以金融高質量發展促進金融安全。
從推進原則上看,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的統一,即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面臨轉型和發展兩大戰略任務,我國的金融強國之路必須統籌考慮改革發展穩定的“三維統一”,協同推進體制轉型、經濟發展和宏觀穩定。這些相較于西方所謂的“休克療法”“金融大爆炸”“華盛頓共識”,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八個堅持”中的后四條,系統總結了新時代金融工作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的基本經驗,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重大原則。
努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強國之路
金融強國是在“兩個大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的大時代背景下提出的,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內在要求。建設金融強國的邏輯內嵌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大邏輯。要把握現代金融發展的一般規律,堅持金融強國的中國特色,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努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強國之路。
一是尊重現代金融發展的一般規律。世界金融發展史揭示出金融強國的重要支撐因素,其中包括一個強大的經濟基礎和六大關鍵核心金融要素。要緊緊圍繞這“1+6”,壯大經濟基礎,提升科技實力,增強綜合國力;加快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構建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系,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建設具備純潔性、專業性和戰斗力的高素質金融人才隊伍。
二是堅持金融強國的中國特色。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深刻領悟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和防控風險的永恒主題,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核心任務;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的統一,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嚴格遵循統籌推進金融強國建設的重大原則。
三是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設金融強國,要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要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強化金融文化自覺與自信,以最深沉的文化力量為金融強國注入強大動力,彰顯鮮明的中國特色,努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強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