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品牌智庫 > 正文

堅定履行新時代新征程重大使命 當好戰略性、引領性、支撐性力量

小新說: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作為國民經濟的“頂梁柱”,中央企業在關鍵之年以進促穩推動高質量發展,既是責任所系,更是使命所在。

2023年12月25日至26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研究部署2024年工作任務。小新將推出“2024國資央企前瞻”系列報道,以6期的篇幅,分享系列專家解讀文章。第1期帶來《國資報告》雜志綜述《2024國資央企前瞻:堅定履行新時代新征程重大使命 當好戰略性、引領性、支撐性力量》。

2024國資央企前瞻

堅定履行新時代新征程重大使命 當好戰略性、引領性、支撐性力量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作為國民經濟的“頂梁柱”,中央企業在關鍵之年以進促穩推動高質量發展,既是責任所系,更是使命所在。

在2023年12月25日至26日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表示,要堅定履行黨中央賦予國資央企在新時代新征程的重大使命,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硬道理,深入推進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三個集中”,“堅決當好服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性力量、帶動我國產業體系全面升級的引領性力量、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性力量”。

提質增效助力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要增強憂患意識,有效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綜合起來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增強信心和底氣。

作為國家經濟穩定發展的“壓艙石”,國資央企肩負著重要使命責任,微觀上更加注重提升經濟增加值,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質量;宏觀上更加注重提升增加值,提高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為此,2024年國務院國資委對中央企業總體保持“一利五率”目標管理體系不變,具體要求是“一利穩定增長,五率持續優化”。所謂“一利穩定增長”,就是中央企業效益穩步提升,利潤總額、凈利潤和歸母凈利潤協同增長;所謂“五率持續優化”,就是凈資產收益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營業現金比率同比改善,研發投入強度和科技產出效率持續提高,整體資產負債率保持穩定。 

近年來,為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國務院國資委不斷加強經營指標引領,探索建立了中央企業經營指標體系。其中一個相對較大的變化,就是2023年將2022年的“兩利四率”調整為“一利五率”,用凈資產收益率替換凈利潤指標、營業現金比率替換營業收入利潤率,利潤總額、資產負債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四個指標保留。

新的指標體系下,2023年國資央企在提質增效上狠下功夫,不斷提升經營創現能力。

兵器裝備集團推廣“節約每一秒鐘、每一分錢、產品質量零缺陷”精益理念,引導全員創先爭優、創新創效,三年全員勞動生產率提升105.3%。該公司尤其重視科技創新,年均研發投入增速保持13%以上。

中國航發在央企率先開展瘦身健體、投資清理,堅決剝離與航空發動機無關的業務。同時,優化治理結構,壓減企業戶數、管理層級,全面移交社會職能,深入實施成本工程,推進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顯著。

新的一年,國資央企即將踏上新征程。張玉卓提出,2024年中央企業要著力提高質量效益,扎實推動高質量的穩增長,切實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持續加強精益化運營管理,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中國石化對新一年提質增效提出新要求。“要主動擔當、全力攻堅,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多作貢獻。”中國石化黨組書記、董事長馬永生表示,要切實統籌好穩存量、拓增量的關系。上游、煉銷板塊要堅定扛起創效主力軍職責,最大限度發揮一體化優勢,全方位提升產業鏈整體效益?;ぐ鍓K要進一步堅定信心決心,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爭創更好效益。

中國移動近年來牢牢把握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機遇,系統打造以5G、算力網絡、能力中臺為重點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創新構建“連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務體系,盈利能力不斷提升。對于新年目標任務,中國移動黨組書記、董事長楊杰表示,要將高質量要求貫穿到公司發展的全領域各環節,不斷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更好發揮“扁擔效應”,拉動有效益的投資、促進有潛能的消費。“要持續發力‘兩個新型’,鍛造高品質信息服務供給,形成強勁增長動能。”

在這些企業乘勝追擊的同時,困難企業也鼓足干勁。   

前幾年在能源保供與成本高企的雙重壓力下,存在較大經營壓力。2023年行業回暖,中國華能、中國大唐、中國華電、國家電投4家發電企業火電業務合計減虧成效明顯。其中,中國大唐深化提質增效,經濟效益創歷史新高。

中國大唐黨組書記、董事長鄒磊提出,2024年要更好統籌能源電力保供和提質增效,更好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更好統籌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幸福大唐建設。“奮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推動集團公司‘二次創業’走深走實。”

強創新促改革打造現代新國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加強知識、人才積累,不斷突破難題、攀登高峰,國有企業要做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排頭兵、做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做實施國家重大戰略的排頭兵。” 

科技創新是新時代國有企業的重大任務,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聚集了國家重要的科技創新資源,必須在促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上發揮國家隊作用。

國務院國資委高度重視新時期的科技創新工作。張玉卓提出,著力加大科技創新工作力度,全方位踐行新型舉國體制,大力度提升創新整體效能,系統性優化創新生態,更好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

一些中央企業內部設立科技創新專項獎金,旨在通過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激發科研人員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

2023年12月1日,在中國海油2023年科技和網信委員會會議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會上,中國海油黨組書記、董事長汪東進為2023年度集團公司突出科技貢獻獎的獲獎者頒獎。該公司出臺《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和《科技創新激勵保障機制》,目前已對旋轉導向與隨鉆測井研發團隊等獎勵金額超1000萬元。

“要在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上尋求更大突破,強化科研工作價值導向,強化科研資源統籌優化。”汪東進提出,堅持系統觀念,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加快統籌和整合關鍵創新要素,鼓勵和引導廣大科技人員心無旁騖搞研究,真正把科技創新轉化為驅動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中國中化董事長、黨組書記李凡榮提出“把科技創新作為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頭等大事和唯一選擇”。不久前召開的2023年科技大會上,他為2023年度中國中化科學技術獎獲獎者現場頒獎,共授予技術發明獎10項、科技進步獎25項、專利獎28項。   

對于2024年科技創新工作,李凡榮表示,要始終注重營造公司識才、引才、愛才、用才的良好氛圍,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人才高地。要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啟動實施中國中化科技人才培養工程,落實好工程碩博士培養專項工作。同時,還要弘揚科學家精神。

除了激活內生動力,科技創新還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帶動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共同參與,打造創新聯合體升級版,形成科技創新的合力。

2023年9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航發黎明發動機裝配廠“李志強班”職工的回信中指出,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有了長足進步,初步探索出一條自主創新發展的新路子。

“貫徹舉國體制”是中國航發總結出的自主創新經驗之一。該公司陸續與50所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及地方政府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與多所高校共建航空發動機學院和聯合攻關團隊UTC,形成由國家級、集團級創新平臺以及UTC等共同組成的“金字塔”型科技創新平臺體系。

“中國航發將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奮力跑出自主研制加速度,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航空發動機新篇章,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航空強國提供強大引擎,讓中國的飛機用上更加強勁的‘中國心’。”中國航發董事長、黨組書記曹建國說。

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強調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萍紕撔掠兄谥醒肫髽I實現新的改革目標任務,不斷提升功能價值。新形勢下,國資央企要更加注重提升功能價值,高水平實現經濟屬性、政治屬性、社會屬性的有機統一,更好體現在服務國家戰略目標和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地位作用。

改革中誕生的中國電氣裝備,作為我國輸配電裝備制造行業技術實力最強、產業鏈最完整、產業規模最大的“國家隊”,全面服務電力系統“發、輸、變、配、用”全過程,為統籌“雙碳”目標下的能源安全與低碳轉型作出重要貢獻。該公司研制的特高壓裝備曾兩度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可將西部地區的清潔電力長距離大容量輸送到東中部地區。特高壓裝備現已成為中國制造業的金色名片,是代表中國輸配電產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力量,并被應用到巴西美麗山工程等“一帶一路”重點項目。   

“中國電氣裝備將繼續深入推進改革重組,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鞏固增強高質量發展態勢。2024年,將加大提高核心競爭力投入,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智慧電氣裝備集團。”中國電氣裝備黨委書記、董事長白忠泉說。

科技創新還有助于提升品牌影響力,推動世界一流企業建設。新征程上,國資央企要更加注重提升品牌價值,不斷提高企業品牌附加值和品牌引領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中國中車是首批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原創技術策源地、現代產業鏈鏈長。該公司制造的高速動車組系列產品,已經成為中國向世界展示發展成就的重要名片。2023年9月7日,中國高鐵出海“第一單”雅萬高鐵開通運行,舉世矚目。“瀾滄號”“綠巨人”則在中老鐵路馳騁已逾2年。

“下一步,中國中車將以價值創造與示范創建‘兩方案一清單’建強管控模式,充分發揮企業在軌道交通設備、清潔能源裝備領域的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加快向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目標砥礪奮進。”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余衛平說。

優布局調結構推動新型工業化

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對更好服務國家戰略目標、更好推進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仍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傳統優勢產業后勁不足,新動能新優勢還不充分,科技創新投入產出效率仍有差距,改革還有一些深層次矛盾亟待破解,“兩難”甚至“多難”問題明顯增多。

在此背景下,張玉卓提出,著力推進布局優化結構調整,大力培育新產業新賽道,持續推動傳統產業強基轉型,強化對產業鏈關鍵環節的引領,加快推動新型工業化。

深入推進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三個集中”,就是要推動國有資本不斷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建設和公益性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國資央企要更加注重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大力度發展新質生產力。

中國機械總院集團作為唯一一家從事裝備制造業關鍵基礎共性技術研究的公益類科技型央企,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發展提供基礎材料、工藝裝備、系統部件等根基支撐。面向工業母機、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開展科研攻關,打破國外封鎖壟斷,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中國機械總院集團董事長王德成表示,下一步將充分發揮公益類央企作用,建設高水平原創技術策源地,瞄定工業母機、工業軟件、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做強科研、做專產業、做優服務,奮力實現“十四五”“創新能力、轉化能力雙倍增”,更好發揮“三個作用”。

兵器裝備集團旗下長安汽車加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力度。兵器裝備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許憲平介紹,長安汽車在汽車智能化領域專利公開量行業第一。近三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年均增長176.8%、高于行業增速。“我們大力支持長安汽車打贏‘三電’等核心技術攻堅戰,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100萬輛、智能化技術全球領先;到2030年自主品牌汽車銷量突破400萬輛,進入全球前十、成為世界一流品牌。”

國資央企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的同時,也要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國家能源集團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煤炭生產公司、火力發電公司、風力發電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兩次考察該公司下屬傳統能源企業,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國家能源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劉國躍表示,堅持能源產業區域化、專業化發展方向,不斷優化煤制油煤制氣、現代煤化工和氫能等產業布局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堅決當好能源供應“穩定器”和“壓艙石”。

“共和國鋼鐵工業長子”鞍鋼走出多年來包袱沉重的最困難時期,歷史性地站在了新的發展起點。鞍鋼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成旭提出,公司要加快鋼鐵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礦業發展,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加快綠色低碳轉型。“聚焦數字鞍鋼建設重點攻堅,加快‘AI+’賦能產業數字化升級,加快實施數據價值化挖掘,加快筑牢網信安全防護體系。”    

而從“三個集中”的角度來看,新的一年國資央企還要不斷強化重要能源資源保障能力。

“要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決扛牢電力保供首要責任,強化政企協調聯動、源網荷儲協同發力。”國家電網黨組書記、董事長辛保安說。國家電網經營區域覆蓋我國26個?。ㄗ灾螀^、直轄市),供電范圍占國土面積的88%,供電人口超過11億,是關系國家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特大型國有重點骨干企業。辛保安表示,要全力做好今冬明春電力保供工作,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近年來,中鋁集團圍繞“全球有色金屬產業排頭兵、國家戰略性礦產資源和先進高端材料保障主力軍、行業創新和綠色發展引領者”的戰略定位,建成了一批世界級礦產資源項目,大幅提升了我國鋁、銅等戰略性資源保障能力。中鋁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王石磊提出,要積極參與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加大深邊部找礦力度和外部優質資源獲取力度,發揮貿易流通產業的保供穩價功能,提升資源保障安全水平。

中儲糧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鄧亦武表示:“始終把服務保障糧食安全工作放在大局下謀劃、推動和落實,堅持不懈抓好糧食儲備工作,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提供有力支撐。”他提出,一方面,要持續加強糧食儲備能力建設,抓好中央政府儲備建設新任務的落實,加快倉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和工作機制,切實提升糧食儲備保障和應急保供能力;另一方面,要高效落實國家糧食調控任務,全力以赴組織好最低收購價收購工作,認真落實政策性糧食銷售任務,持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糧食穩產增產,努力維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作者為國資報告記者 粟靈)

[責任編輯:潘旺旺]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