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直播間生命力的核心標準還是看消費者選不選。不管行業怎么發展,內部有什么爭議,每一家直播帶貨企業都不能忘記消費者至上的理念。
近段時間,圍繞某直播賬號“小作文”事件,網友們已有各種各樣的評說解讀,從企業管理、飯圈文化、職場風云到商業情懷,好不熱鬧。
單純從消費者的角度回看,事件實際上代表了直播帶貨的兩種思路之爭:走產品路線還是走網紅路線?產品路線,是用產品吸引消費者,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消費者來我這里是為了買好東西;網紅路線,是以網紅主播為最大號召,粉絲來直播間就是沖著主播這個人,他推薦什么粉絲買什么,典型代表是各大平臺的頂流主播。
兩種思路沒有絕對的好壞、高下之分,如果能夠兼而有之,那更是直播帶貨企業的優越稟賦和機遇。無論哪種情況,最終都要落腳到服務好消費者。爭議最盛之時,該賬號仍有約2800萬名粉絲。他們沒有因為某個主播“取關”直播間,反映出對這部分消費者而言,在直播間買東西的體驗也很關鍵。
消費者更關心一些涉及切身利益的問題。比如,原先賣128元的大蝦,最近打折到88元,這個低價會不會漲回去,質量是否會下降?電商平臺大多有價保服務,那之前買貴的能不能退差價?車厘子都上市了,誰能把價格打下來?
就像另一位直播間負責人問主播的:同樣的商品,我們直播間的價格是不是最低的?同樣的價格,我們直播間的商品品質是不是最好的?出了問題,我們直播間的售后服務是不是最優的?怎樣以實際行動回答這些問題,至關重要。
當前,直播帶貨發揮了促消費的積極作用,也是高質量普惠就業的重要抓手。對普通人而言,短視頻和直播是門檻最低的數字化轉型方式之一。不管你是會做飯、愛唱歌,還是能修修補補、開大貨車,都能憑著一部手機搭上平臺經濟的快車。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曾以快手平臺為例做過研究,發現八成以上的傳統職業都開啟了視頻化轉型,截至去年年底,僅快手平臺就帶動了超過3600萬個就業崗位。
更難得的是,直播帶貨擴大了就業的能量,還提升了就業質量,讓一些原先只能打零工、掙辛苦錢的勞動者擁有比過去高得多的穩定收入。適應這樣一個經濟利益巨大且受到高度關注的新職業,用人單位對直播帶貨從業者的培養、管理和使用都需要適應新變化,找到新思路。
可以預見,未來直播帶貨行業還會源源不斷地吸引從業者,催生熱點話題。同時也要看到,這個行業發展到今天不過短短數年,企業管理、商業模式甚至面臨的外部環境都還在摸索中。行業自身和身在局中的從業者,就像一個剛學會走路沒多久的孩子,朝著前方奔跑,跑得太快絆一跤或路上出現各種情況,都很正常。
不管行業怎么發展,內部有什么爭議,每一家直播帶貨企業都不能忘記消費者至上的理念。近幾年,多個頂流主播的經歷早已證明,粉絲可以為情懷買單,但企業要用產品和服務說話。當頂流主播失去了“全網最低價”的招牌,或者賣的東西“翻車”了,粉絲吐槽起來照樣毫不留情。不管名字叫“某某甄選”“某某佳品”,還是“某某嚴選”,檢驗直播間生命力的關鍵還是看消費者選不選。“消費者甄選”才是最好的直播帶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