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領軍人物 > 正文

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康義: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不動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深刻回答了中國以怎樣的發展路徑實現強國目標的重大時代課題。我們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學習領會高質量發展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自覺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力促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篇章。

高質量發展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

習近平經濟思想創造性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科學論斷,明確了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鮮明主題,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這是在深入分析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條件和階段、全面認識和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具有全局性、長遠性、戰略性意義的重大判斷。

高質量發展是夯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物質基礎的客觀要求。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過去我們解決溫飽問題、實現全面小康,靠的是發展,今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更要靠發展,尤其是高質量發展。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踏步前進,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均發展水平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較大,要實現14億多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沒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人均資源要素有限的條件下,只有大力提升發展的質量效益,才能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不斷夯實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物質基礎。

高質量發展是破解發展難題、跨越發展關口的必由之路。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高質量發展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選擇。國際經驗表明,當經濟發展中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必須轉向質的提升,否則發展就會陷入停滯甚至出現衰退。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國內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民生保障面臨不少短板弱項。只有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才能突破瓶頸制約,順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本目的的重要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這就需要經濟發展不僅要“做大蛋糕”,更要“做好蛋糕”“分好蛋糕”。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涉及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多個民生領域,體現了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環境等方面的更高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能夠更好把發展成果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需要,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國內多重困難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不動搖,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精準有力實施宏觀調控,我國經濟發展不僅在量的合理增長上取得新成效,更在質的有效提升上實現新進展。

主要宏觀指標恢復向好。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各項宏觀政策協同發力,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發展韌性不斷彰顯。經濟增長整體回升。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5%,比上年全年加快2.5個百分點,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在一系列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政策舉措作用下,生產供給穩定增加,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分別增長3.9%、8.1%。擴內需成效逐步顯現,市場需求持續恢復,1—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服務零售額、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分別增長7.0%、19.4%、3.2%。就業形勢總體改善。1—8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3%,比上年同期下降0.3個百分點;其中8月份為5.2%,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均下降0.1個百分點。消費價格低位回升。1—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5%,其中8月份由上月下降0.3%轉為上漲0.1%。核心CPI保持穩定。1—8月份,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7%。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在世界經濟波動下行、外需收縮的不利條件下,我國外貿規模保持基本穩定,展現出較強韌性。1—8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達27萬億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規模仍處歷史同期高位;貿易順差3.85萬億元,同比擴大7.3%。今年以來,外匯儲備余額穩定在3.1萬億美元以上。

創新發展動能增強。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集聚成長。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C919大型客機投入商業運營,國產首艘大型郵輪順利完工試航,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成功合龍,全球首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并網發電,彰顯了我國科技創新的硬核實力。新產業較快成長??萍紕撔沦x能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不斷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1—8月份,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11.8%,規模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電子工業專用設備制造、鋰離子電池制造等高端制造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0.5%、28.1%、23.1%。新業態持續活躍。1—8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9.5%,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提升至26.4%。1—8月份,移動互聯網用戶接入流量同比增長14.7%。

協調發展穩步推進。針對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發展協調性趨于增強。產業結構優化升級。1—8月份,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32.6%,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6.0%,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6.1%。需求結構趨于改善。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77.2%,比上年全年提高44.4個百分點,消費主動力作用明顯增強。高技術產業投資和升級類商品消費快速增長。1—8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3%,限額以上單位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等升級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2.8%、8.0%。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上半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2.50,同比縮小0.05。

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節能降耗和產業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更加亮麗。能耗強度繼續下降。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4%,降幅比上年全年擴大0.3個百分點。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加快推進。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3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煤電。1—8月份,風力、太陽能、核能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4.4%、9.9%、5.9%,快于全部發電量增速。綠色產品增勢良好。1—8月份,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充電樁等新能源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9.6%、60.2%、45.4%,太陽能工業用超白玻璃、多晶硅等綠色材料產量分別增長79.4%、86.7%。

高水平開放縱深推進。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全方位經貿合作不斷拓展,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形成。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1—8月份,我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額同比增長3.6%,占進出口總額比重提升至46.6%。中老鐵路、雅萬高鐵、中泰鐵路等不斷擦亮中國制造“名片”,并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建設蓬勃展開。上半年,21家自貿區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8.2%,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比重達18.4%。《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全面生效,區域經貿合作紅利加速釋放。金磚國家實現歷史性擴員,金磚合作機制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實提高。居民收入平穩增長。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同比名義增長6.5%,扣除價格實際增長5.8%。困難群體就業幫扶有力。上半年,共發放就業補助資金528億元,幫助87萬困難人員就業,268萬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保基本兜底線力度加大。民生補短板投資較快增長。1—8月份,農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0.4%、30.8%。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截至7月末,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分別覆蓋10.6億人、2.4億人、3.0億人。

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大糧食生產支持力度,推動國內油氣增儲上產,著力強鏈補鏈延鏈,安全發展基礎得到鞏固。糧食生產形勢穩定。全國夏糧產量2923億斤,產量居歷史第二高位;早稻總產量567億斤,比上年增產0.8%;秋糧播種面積穩中有增,病蟲害防治有力,大部分地區秋糧長勢較好,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了較好基礎。能源供應持續增加。統籌做好電力、煤炭、油氣安全保供,主要能源產品產量繼續增加,生產生活用能得到充分保障。1—8月份,原煤、原油、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4%、2.1%、5.7%,發電量增長3.6%。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得到提升。著力暢通經濟循環,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保障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供應,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生產總體穩定。1—8月份,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2.1個百分點,有力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行業生產恢復。

統籌施策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隨著一系列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范風險的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國民經濟恢復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經濟內生動能有所增強。同時也要看到,外部壓力依然較大,國內需求仍顯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需鞏固。下階段,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自信,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抓住經濟恢復和轉型升級的窗口期,強化系統思維,找準發力方向,統籌施策,固本培元,推動中國經濟沿著高質量發展之路闊步前行。

一是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經濟發展是質和量的有機統一,質的提升為量的增長提供持續動力,量的增長為質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礎。推動高質量發展,既要有質的有效提升,又要有量的合理增長,兩者有機統一、相輔相成。一方面,要把握規律、順勢而為,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上下更大力氣,采取更多針對性政策舉措,加快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另一方面,對于我們這么大的經濟體而言,保持經濟平穩運行至關重要,要以穩為主,強化逆周期調節和政策儲備,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防風險工作,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向好,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

二是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管理是調控宏觀經濟的兩個基本手段。破解當前各種宏觀經濟問題,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加快消費提質升級,通過終端需求帶動有效供給。增強政府投資對全社會投資的帶動,落實好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同時,還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切實抓好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加快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三是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強大的國內循環提升全球資源吸引力和外部沖擊抵抗力,以更好的國際循環進一步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要立足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持續抓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創新實施擴大開放新舉措,切實幫助外貿企業穩訂單拓市場,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不斷塑造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

四是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發展和安全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當前,我們面臨諸多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只有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要有效落實房地產調整優化政策,穩妥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加強金融監管和風險處置。持續提升糧食、能源資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切實兜牢基本民生底線。

(作者系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康義   國家統計局   高質量發展  
  • <dfn id="3kwm1"></dfn>
    <dfn id="3kwm1"><div id="3kwm1"><label id="3kwm1"></label></div></dfn>

      <abbr id="3kwm1"></abbr>

      1. <menu id="3kwm1"><nobr id="3kwm1"></nobr></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