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
媒體近期推出一系列“高質量發展調研行”的報道,從南國到北疆,數字經濟已成為很多省市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成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強大引擎。正如報道所呈現,數字經濟有助于優化區域要素配置,推動生產要素的高效流動;有助于加速推動產業轉型,創造區域經濟新增長點;可以為欠發達地區提供彎道超車的機會,補足短板、鍛造長板;有助于打破區域壁壘,推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進一步發揮數字經濟的引擎作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對于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加快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加快區域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目前,國內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城鄉之間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存在差距。當前,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建設提供了寶貴契機,可加大中西部地區、農村偏遠地區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適當超前規劃,持續推動5G網絡、千兆光網等基礎設施的優化布局和廣泛應用,完善國際海纜、衛星通信網絡和云計算設施的布局。同時,推動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建設,加快交通、能源、民生、文化、環境等領域的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和數字化改造,亦正當其時。
集中優勢力量加快數字經濟核心技術攻關。發揮我國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針對一些符合國家戰略需求的核心技術,集中國家和社會優勢力量,進行重點攻關,有利于掌握數字經濟發展自主權。加速光通信、5G增強、量子光信等網絡技術研發,推動網絡智能化攻關,加大集成電路、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新型顯示、關鍵軟件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一方面,通過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推動產學研用協同攻關,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問題;另一方面,持續強化基礎研究,采取多元化基礎研究投入機制,集聚數字經濟高端人才,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創新激勵政策,采取系列舉措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
提高數字經濟的產業滲透率,推動區域產業數字化轉型。《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滲透率分別為10.5%、24.0%和44.7%,和英國數字經濟第一產業滲透率超過30%、德國數字經濟第二產業滲透率超過40%、美國數字經濟第三產業滲透率超過60%相比,我國數字經濟的產業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因此,未來可以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在產業升級轉型中的作用,發展智慧農業,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溯源等技術在農業的應用,推動數字技術在農業生產、加工、銷售和物流等各環節全鏈條應用;提升工業數字化水平,在研發設計、制造和銷售服務等環節進行全鏈條數字化升級,提升金融、商務等領域數字化水平,打造智慧物流,加快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進程。
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推動區域數字經濟發展。放眼全國,東部地區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完備,具有市場、人才、技術和產業優勢,應著重提升數字技術應用和創新水平,加強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數字產業集群,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中西部地區應進一步加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加強數據中心建設,提高供應鏈效率,激活傳統產業價值鏈,推動產業鏈融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東北地區應深入推動工業互聯網建設,加強裝備制造業、能源工業等傳統工業的數字化改造,形成東北振興新優勢。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數字經濟區域協作機制,加強區域數字產業分工合作,加快數字技術協同創新,推動區域數字經濟聯動發展,必將極大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的形成。
(作者:楊維鳳,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