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論語】
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為核心的物聯網技術立足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廣泛應用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農業、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各個領域,為未來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夯實了技術基礎。如今,物聯網技術已從實驗室的研發環節,逐步走向政府、企業和居民生活的具體應用場景。如何推動物聯網技術發揮自身優勢特長,走上企業生產、運營的第一線,實現可持續的商業化應用,賦能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已然成為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
物聯網概念基于感知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是通過連接人機物的信息、物理和功能屬性,提供信息感知、傳輸、處理等服務的基礎設施。如今,中國加快推進物聯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逐步取得了市場規模高速攀升、技術創新持續突破、示范應用陸續開展和產業生態逐步完善等一系列成就。在日前舉行的世界物聯網500強峰會上,世界物聯網大會執委會主席何緒明在致辭中指出,中國今年建設承載物聯網網絡的5G基站有望超過300萬個,同時,數字新經濟GDP有望實現30%的增長。但也要看到,物聯網蓬勃發展的背后仍存在諸多痛點、難點,亟待突破與攻克,比如物聯網標準體系的現存空白、基礎設施建設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相關短板、網絡風險與數據安全的現實沖突等。
物聯網標準體系建設是暢通物聯網推廣應用、增加物聯網邊際效益、支撐物聯網生態發展的必要基礎。目前,物聯網標準多為不同領域內的團體標準與行業標準,且在具體執行中各自為戰,缺乏國家層面的有效整合與兼容管理。因此,需有效推進重點標準的研制,與高校等科研機構和企業建立預先研討及長期交流機制,加強與機械制造、計算機數控等領域專家的溝通,匯總物聯網相關設施標準需求,重點關注參考架構、關鍵技術、應用案例等內容,及時制定切實可行的國家級標準;此外,要積極參與物聯網國際標準化工作,關注物聯網國際標準中的暫存“空白”,打通我國技術方案轉化為國際標準的渠道,向國際標準化組織輸出我國專業技術力量,提升我國在物聯網標準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在完善通信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應關注物聯網產業其他基礎支撐體系的建設,如構建物聯網硬件設備、材料材質認證規范、檢驗檢測等技術基礎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物聯網相關網絡技術、算法代碼等工業互聯網基礎數據庫等。當前,我國在物聯網技術涉及的基礎理論、高端芯片、關鍵算法等細分領域仍然與國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亟須大力支持致力于技術突破的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自主培育相關高精尖人才,組成多領域技術攻關小組解決關鍵共性技術問題。同時,加快推進相關前沿技術研發突破、交叉創新和迭代應用,推動國家科研資源進一步向應用端開放,提升技術研發的成果轉化率。
技術運用的機會成本與產生的邊際效用是影響企業物聯網采納意愿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物聯網技術涉及先進技術種類多、應用過程步驟復雜,導致企業構建功能齊全的物聯網智能系統前期資金投入比例較大;另一方面,當下物聯網技術應用的邊際效益偏低,回報周期偏長。因此,如何協助企業降本增效,從而減少企業技術革新顧慮,已成為物聯網實現大范圍應用需要解決的問題。企業亟須制定適合自身生產和物聯網發展趨勢的成本管理方法,同時相關部門應積極為企業降本增效提供發展空間,助力企業構建自主可控的物聯網內循環。
相較于傳統的傳感技術,物聯網依賴多模態技術與智能硬件相互融合,以實現硬件產品的人工智能普惠升級。因此,物聯網應用因其具有的高并發訪問、多點接入、大規模數據處理等特點使得終端設備、網絡通信、平臺應用更易受到安全威脅。當前,應抓緊補齊國內物聯網整體安全方案缺失的短板,完善接入控制與歸屬管理,整體規劃物聯網設備、模組、網絡和系統等多層次密碼安全體系,實現感知、傳輸、存儲、分析到應用全方位數據安全保障。
作為數字中國建設中數實融合的重要抓手,物聯網是數字技術服務普羅大眾的未來趨勢,其良好發展對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增加產業附加值、便捷民眾生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都有著不可小覷的積極作用。
(作者:唐曉彬,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統計學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