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從區域均衡發展邁向共同富裕(2)

實現均衡發展的措施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共同富裕意味著在一經濟體內的普遍增長與繁榮,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區域經濟的普遍增長,更是城鄉經濟的共同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并不是絕對的“平均主義”,而是在實現權利平等、信息對稱、機會普及的制度環境基礎上,能使得每一個公民參與到社會生產和共建共享的發展模式中,進而達到個體物質生活質量改進與社會發展的有機結合。進一步而言,不同區域的國民物質生活條件往往和這一區域的宏觀經濟發展水平直接掛鉤,發展水平高的地區,國民收入相對較高,生活普遍富裕;而發展水平低的地區,國民收入相對較低,富裕程度也較低。因此,共同富裕不僅表現為居民收入差距的縮小,也表現為地區之間和城鄉之間發展差距的縮小,是區域的普遍繁榮,而不是個別地區或少數地區的局部繁榮,也不是只有城市的繁榮,由此可見,推動不同區域均衡協調發展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

第一,縮小收入差距。2021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做好“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開好局、起好步的重點工作進行第二十七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向著更遠的目標謀劃共同富裕,提出了“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目標。實現共同富裕,其根本要義在于“以改革創新作為發展的根本動力,以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問題為主攻方向”。整體來看,縮小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最終是為了實現收入差距的縮小,在實現共同富裕這一長期、艱巨的系統性工程中,要牢牢把握住改善收入差距這一核心政策目標,并以此為出發點制定各項長短期政策。

第二,加速提升城鄉地區要素流通。通過加快生產要素流動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從土地、資本、勞動力、信息技術等要素入手,以政策為推動力,助力生產要素暢通流動,助力鄉村振興。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制度,完善鄉村土地承包三權分置制度,在保證土地集體所有權的基礎上,維護土地正常的經營權流轉,規范耕地“非農化”問題,適度放寬對宅基地的使用管制。推動集體經營性用地的市場化發展,在符合土地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適當放寬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標準,最大程度提升鄉村土地的實際利用率。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和公積金改革,吸引人才到東部地區來,同時在保護鄉村經濟社會活動的基礎上,逐步提升農業人口向其他產業的轉移。通過財政政策支持,完善農村地區各項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提供,尤其是鄉村普惠金融和信用環境建設,加大金融服務供給,加快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推動政策性保險擴面、增品、提標,降低農戶生產經營風險,設立城鄉融合發展基金等。

第三,充分利用積極財政政策,發揮轉移支付的作用。國家財政的轉移支付在解決共同富裕、實現包容性增長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當前財政政策仍有巨大的實施空間,可以采取更為積極的政策,尤其是用好財政轉移支付這項制度性工具。轉移支付會通過充實地方財政資金庫的形式間接帶動政府的投資水平,通過加大地區經濟總供給水平帶動經開區發展,轉移支付也可以通過優化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結構改善經濟發展質量,實現高質量增長。其中,縱向財政轉移支付可以通過財政補貼的形式直接有效地減少貧困,橫向轉移支付通過對口支援的形式達成對發展不充分地區的財政幫扶。

當前,我國的縱向轉移支付已經逐漸趨于完善,而與之相比,橫向轉移支付具有更精準的政策投放,相對的投資回報率較高,然而當前我國橫向轉移支付的規模顯著小于縱向轉移支付,且政策過程缺乏有效激勵,依賴上級政府的行政干預,應加強地方政府之間的政策制定合作,在橫向轉移支付的政策制定過程中加強地方政府的介入,保證政策的科學性和效率。此外,還應完善省以下轉移支付制度,規范省以下地方財政支出。在預算制度的統籌規劃下,通過省以下轉移支付改善縣域經濟體普遍的財權事權不統一,彌補財政缺口,進一步落實基層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的相對統一,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作者為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導,三亞學院兼職教授)

【參考文獻】

①賀雪峰:《東西中國:中國區域差異的經濟視角》,《開放時代》,2023年第2期。

②黃毅峰、葉好:《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多重邏輯:理論、現實與實踐》,《觀察與思考》,2023年第1期。

③郝憲印、張念明:《新時代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的演化脈絡與推進路徑》,《管理世界》,2023年第39期。

④陳晨、熊友華:《中國共產黨追求共同富裕的理論變遷、實踐探索與經驗啟示》,《中州學刊》,2022年第12期。

⑤張守營:《縮小城鄉差距 農業人口市民化 財政政策更積極》,《中國經濟導報》。2022年第6期。

⑥劉學良、續繼、宋炳妮:《中國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歷史動態、表現和成因——東西差距和南北差距的視角》,《產業經濟評論》,2022年第2期。

⑦樊杰、趙浩、郭銳:《我國區域發展差距變化的新趨勢與應對策略》,《經濟地理》,2022年第42期。

⑧楊曉軍、陳浩:《中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區域差異及收斂性》,《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0年第37期。

責編/李一丹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于洪清]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