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強物質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期間指出,“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要深刻認識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性,瞄準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立足我國國情,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為構筑我國未來發展戰略優勢提供重要支撐。
一、充分認識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本錢,不論經濟發展到什么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關系我們在未來發展和國家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
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推動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合理的量的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的物質技術基礎。從現代化的歷史看,實體經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是推動國家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是推動國家進入現代經濟增長軌道的主導力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創造的世界奇跡,離開實體經濟這個基礎,特別是制造業這個基礎是完全不可能的。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把這一宏偉藍圖變為現實,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才能夯實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物質技術基礎,增強我國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實體經濟是應對經濟領域各種風險挑戰的物質技術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國各類矛盾和風險易發期,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應對經濟領域各種風險挑戰的物質技術基礎、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的需要,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統籌發展與安全的需要。我國必須通過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
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是建立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需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實體經濟茁壯成長,產業體系更加健全、產業鏈更加完整,產業整體實力、質量效益以及創新力、競爭力、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全球正在經歷的深刻的產業和技術革命不斷推進實體經濟的變革,為構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釋放新的動力。同時,新的產業和技術變革的潛力要得到充分發揮離不開實體經濟。新一輪產業和技術革命必將帶來生產技術的重大變革和生產方式的重構,為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了新機遇。新產業和技術革命將推動產業融合,既包括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也包括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產業融合將促進實體經濟效率的提升。在新的技術和產業革命推動下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和數字產業化,不僅讓傳統實體經濟獲得新的動能、實現升級,而且還會不斷拓展實體經濟的發展空間,催生實體經濟的新形態、新模式。
二、牢牢把握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任務
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基礎,世界上任何一個發達的經濟體,無一例外擁有一個龐大而高效的現代產業體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高度重視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要重視抓好制造業。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發展壯大實體經濟,都離不開制造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好制造業,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強研發、加快發展,努力占領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制造業大國”。制造業產品更有市場擴大效應,市場擴大有助于社會分工的擴大和深化,不僅有助于工業部門本身的分工擴大和深化,還會有助于經濟其他部門,包括對服務業需求的擴大和服務業內部分工的擴大和深化。制造業的發展是服務業效率和質量提升的物質技術基礎。服務業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投入于其中的資本、產品的技術水平,如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質量的提高依賴于通信技術、通信工具和數據處理技術工具的發展。
要重視抓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和未來產業的前瞻謀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刻把握發展的階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傳統制造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根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未來產業是實現產業競爭優勢的保證,為傳統產業注入新動能。
要重視推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著力振興實體經濟,要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推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要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聚焦產業轉型升級和居民消費升級需要,擴大服務業有效供給,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品質,構建優質高效、結構優化、競爭力強的服務產業新體系。要以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
要聚焦確保國家安全,確保基本民生,確保基礎設施、基礎產業總體正常運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為14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和實體產業要以自己為主,這一條絕對不能丟”。加快構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大力提升糧食、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特別是要把糧食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支持企業“組團出海”,加快進口多元化;要提升國家戰略物資儲備保障能力;要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三、加快推進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
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把握好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展規律、時代特點、實踐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全球產業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多元化布局、區域化合作、綠色化轉型、數字化加速的態勢,這是經濟發展規律和歷史大趨勢,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構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順應產業發展大勢,從時空兩方面統籌抓好實體經濟升級和轉移。
以推動創新驅動發展與發展實體經濟相結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還有不少短板,一些產業的基礎還不是很牢固,進一步發展必須靠創新”。要勇于創新,堅持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揮協同聯動的整體優勢,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實現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效聯動,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推進,形成良性循環;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開放創新一體設計,實現有效貫通;堅持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一體部署,推動深度融合。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發揮企業家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完善共性基礎技術供給體系,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進一步增強針對產業薄弱環節的基礎制造能力,破解類似高精度光刻機等產業鏈供應鏈“卡脖子”問題。牢牢把握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出的綠色化、數字化加速轉型的態勢,以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賦能補鏈、延鏈、升鏈和建鏈,將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與實體經濟發展相結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與實體經濟發展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實體經濟的數字化水平,推動數字產業實體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要突出先導性和支柱性,優先培育和大力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構建產業體系新支柱。要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大做強數字經濟的實體產業基礎。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以“鼎新”帶動“革故”,以增量帶動存量,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深入推進實施綠色發展戰略,推動綠色發展與實體經濟發展相融合,充分發揮綠色化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效應。推動傳統制造業的綠色化改造,推動促進就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綠色化改造,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水平。推動產業鏈供應鏈中新興產業綠色化升級。推動全領域產業鏈供應鏈整體的綠色化。當前,我國的工業體系綠色化升級中仍有不少關鍵技術和設備對國外依賴較大,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仍較突出,要推動產業鏈供應鏈中綠色化關鍵技術研發創新,推進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核心技術研發創新。
推動重點產業在國內外有序轉移、促進國內外產業深度融合與實體經濟發展相結合。加快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充分發揮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引領、帶動作用。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推動制造業在國內的有序轉移,實現城市群、都市圈建設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相銜接,實現城市群、城市圈的產業鏈供應鏈水平提升與鄉村振興相銜接。提升中西部地區產業承接能力,實現東中西產業鏈供應鏈梯次銜接格局。鼓勵各地根據自身條件和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打造特色產業集群。消除區域壁壘,真正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提升實體產業國內大循環的覆蓋面,增強實體經濟國內大循環動力和可靠性,增強對國際循環的吸引力、推動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對標高標準國際貿易和投資通行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增強實體經濟在國際大循環中的話語權,形成參與國際大循環的增長點。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