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接續的過程,要針對青少年成長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強調,“‘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這一論述深刻闡明了思政教育的內在規律,從時間、空間和場域強調了思政教育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對思政教育作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了新課題。落實這個要求,重點在遵循人的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進一步拓寬思政教育的視域。
延長思政教育鏈條
思政教育是一個完整的教育鏈條,包括思政教育環節的連貫性、各個階段實施的銜接性和時間空間融入的持久性,是具有明顯階段性特征的教育教學活動。它與青少年的身體成長、知識積累、價值觀形成同向同行。從一般意義上講,可以根據青少年成長教育規律將思政教育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學前與基礎教育階段重養成。在“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關鍵階段,是人的認知、習慣、情感、行為的形成階段,其思政教育的主體內容為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一個多要素的綜合系統,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導下,在品德行為中表現出來的較為穩定的心理特點、思想傾向和行為習慣的總和。其基本要素包括受教育者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亦稱之為知、情、意、行。二是高等教育階段重形成。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期,經過大學之前的養成教育,其身體、知識、思想、道德和心理等逐步進入人生成長的穩定期。但其因社會生活經驗、知識構架體系、價值觀念體系尚處于形成發展階段,在利益主體多元、思想觀念多元和價值取向多元的時代背景中,需要通過高等教育階段的教育特別是思政教育進行體系化建立。三是社會教育階段重引領。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思政教育在社會教育階段承擔著武裝頭腦、凝聚力量、思想領航的功能,它既是學校思政教育的延伸,也是思政教育的主陣地、大課堂。將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社會教育等不同教育階段貫穿銜接,整體性、系統性、連續性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深刻把握青少年不同階段成長規律,深入探索建立橫向打通、相互貫通、能夠融通的內容體系,縱向形成分階段、有層次、可銜接,以及遵循成長規律、教育規律、價值觀形成規律的教育鏈條,將思政教育貫穿于人的成長全過程。
完善思政知識體系
思政教育具有自身獨特的知識體系,既有其核心知識內容,也有交叉延伸內容。思政教育既包括價值觀念、理想信念教育,也包括社會性意義的哲學、美學、文學、藝術、法學、經濟等綜合人文思想教育,以及個體性意義的身體、道德、品行、心理、情感素質教育。因此,思政教育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構建自身知識體系,既要發揮核心課程主導作用,也要發揮通識課程、校園文化與社會實踐等課外實踐活動的重要補充作用,推動建立系統協調的知識體系。一是注重發揮主干課程核心作用。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我國高等教育一大特色,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本質特征。經過多年的演進發展,形成整體構架為“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學生思想、道德、法律的理論教育與行為要求”的高校思政課內容體系,涵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涉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等。發揮主干思政課程核心作用,形成高等教育階段完整穩固的思政教育知識結構。二是加大通識教育課程開發力度。可以把管理學、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教育學、社會學等通識課程作為思政教育知識體系的一部分,使其與思政教育內容相結合,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且重視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指導,以引導青少年多方位、多角度、跨學科地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同時,發揮校園文化鑄學魂的獨特作用,將校園文化與思政教育融貫起來,在這一過程中將知識轉化為力量,也能夠無形中起到強化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作用。
拓寬思政教育場域
教育場域是指教育活動的相關主體,圍繞著文化基因的延續以及個體的社會化而形成的相關主體所占據的各位置間的一種客觀關系。思政教育場域是教育場域中的重要方面,其特點主要是相關主體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知識教育,以幫助受教育者樹立與之相匹配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這是思政教育場域自身內在的邏輯和必然性的重要體現。思政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活動,有其具體的發生場域。構建思政教育全場域體系,就是要充分發揮各個教育場域的綜合協調作用,讓課堂內外、社會實踐、校園文化、人文氛圍產生融合效應。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豐富思政教材與內容,改進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提升思政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同時,各個領域、各個時段要持續為思政教育提供精神食糧,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豐富思政教育載體
先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需要平臺載體。擴大思政教育自身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改進輻射和傳播的手段和方式,加大輻射和傳播的力度,才能在新時期增強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提高思政教育的滲透力、感召力、說服力和吸引力。思政教育的平臺載體既是完成思政教育任務的必要條件,也是思政教育過程的內在要素;既是聯系思政教育主客體的橋梁和紐帶,也是促進受教育者內化外化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可以把思政教育的載體分為有形和無形兩類。有形載體是指校園、圖書館、教學樓、教師隊伍等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各種資源;無形載體則包括高校的辦學聲譽、辦學傳承、校園文化氛圍等,具有無形、隱含、潛在等特點。有形載體與無形載體各有各的特點、功用,它們的具體表現形式也不相同,但它們之間以及各種具體表現形式之間又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利用好有形載體,也要注重發揮校園文化等無形載體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豐富地域文化資源,廣泛開展黨史知識競賽、紅色旅游進校園、弘揚長征精神征文比賽等主題活動,加強學生四史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共建實踐平臺;結合時代主題,開展社會公益活動、志愿者服務等方面的青年道德實踐,既發揮無形文化的浸染熏陶作用,也發揮基礎設施有形載體的規范引導作用。
(作者系湖南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