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青年”“職業農民”“學生村官”……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現代農業不斷發展,農村涌現出了越來越多區別于傳統農民的“新農人”。他們通過自己的新理念、新技術、新作為,成長為“興農人”,帶動父老鄉親一同增收致富,讓鄉村煥發出新活力。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從傳統到創新,從追隨到引領,新型中國農業人不斷涌現,正在成為農業強國的堅實根基。
從“新農人”到“興農人”,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位于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二十里鋪街道李林村的縱橫港聯生態農業開發基地里一片欣欣向榮。
溫室大棚里,草莓、火龍果等各類瓜果琳瑯滿目,處處生機勃勃。2018年,返鄉大學生侯紀璇流轉45畝土地,開發生態農業種植,基地生產出來的產品綠色無公害、口感純正,深得消費者喜愛。侯紀璇自己增收致富的同時,還讓附近村民找到了就業門路。
近年來,濟寧市多渠道引進鄉村人才,多層次培育鄉村人才,多元化使用鄉村人才,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甚至95后大學生告別城市的喧囂,返鄉當起了“新農人”,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興農人”,在黃土地上譜寫精彩人生。
從泥土里到云端上,“數字農田”未來感十足
“新農人”們施展才華的舞臺不僅僅在田間地頭。數字賦能讓農業生產從“靠經驗”變成了“靠科技”,也吸引了更多年輕、高知的“新農人”投身其中。
在江西南昌,一群90后的“農業小白”,運用元宇宙技術種植珍貴植物和農作物,找到了農業“元宇宙”的打開方式,打造出了一塊帶有濃濃未來感的“數字農田”。
在南昌的元宇宙VR數字農業示范基地,有60名員工,七成是90后理科出身。基地里,種子繁育自上過天的“太空種子”,育苗采用組培容器無菌培育,戴MR眼鏡看農情,機器人進行種植數據采集,種植也是應用新型立體化氣霧栽培,讓農業既接地氣,又上云端,令人耳目一新。
大家談
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紀志耿:鄉村振興要充分激發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必須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充分激發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當前,在農業轉型的關鍵時期,農民主體作用的發揮仍然有賴于觀念革新,種糧收益及組織化程度的提高。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要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同時吸引年輕人才下鄉,鼓勵青年大學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回鄉創業就業,形成勇于創新的濃厚文化氛圍。加大現代化農業發展成功經驗的宣傳力度,為小農戶提供有效示范。通過強村結對幫扶弱村、村干部流動任職等,形成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提高農民收益。實現農民增收是農業現代化的急迫任務。一方面要持續推動工業化、城鎮化水平,創建條件推進農民市民化。探索農村土地的自愿有償退出機制,將農民不再耕種的土地交回發包方統一流轉。另一方面,不斷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以及康養、旅游業,實現農產品精加工提升附加值,多渠道保障農民的種糧收益。
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把小農戶服務好、帶動好,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要提高小農戶的生產經營水平。一方面是要對小農戶進行種養技術、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培訓,改善小農戶的人力資本水平,提高小農戶整合資源以及應用新技術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小農戶要素更新變革的速度,為小農戶提供農業良種的購買渠道,利用互聯網構建公開的農業訊息平臺,加快研發適合于小農戶耕作的農具、設備等,更好發揮其在傳承農耕文化、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