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觀察家】
◎小柯
近日,中核集團發布一張海報,畫中赫然顯現電影《流浪地球2》中的行星發動機,并排的是中核集團的核聚變實驗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文案寫著“你們盡管想象,我們負責實現。”海報被網友譽為“最硬核的夢幻聯動”,同時引發史無前例的“央企朋友圈評論”。中國航天科工微博留言“這事咱不得一起嗎”;中國船舶留言“你就說我干點啥吧”;中國聯通表示“我負責通信”;中國石化聲稱“我負責能源”……這恐怕是電影上映之初未設想到的溢出效應——一部電影能吸引如此多“行業客戶”。
《流浪地球2》在中國和海外熱映,證明中國科幻大片也能拍成國際一流。它的獨特之處,是在想象力中融入中國情懷,而且有恢弘又細膩的視覺呈現,讓中國觀眾眼前一亮。中國科幻電影崛起的基礎,是中國科技和綜合實力的躍升,讓科幻電影沒那么遙不可及,大部分中國觀眾有現場感、參與感、自豪感,才讓“夢幻聯動”有了共鳴。每個看過電影的科幻迷,都有一種感覺,這部科幻并不那么“幻”,因為“大國重器”踩在了中國觀眾熟悉的審美點,這也正是中國制造和中國科技發展的“人設”。
一些我國正在攻關和引領的前沿科技,或許潛移默化給予了電影創作者靈感。比如“行星發動機”與中核實驗裝置的視覺相似性;比如運送聚變燃料的巨車,讓人聯想到中國大量生產的巨型礦車,現實中,國產運礦卡車靠著惡劣工況下的優秀表現打敗眾多國際競爭者;再比如片中戰斗機、無人機糾纏拼殺的場面,人工智能的強大與冰冷理性,展示太空天梯的長鏡頭,很自然讓我們聯想到中國在無人機、AI和太空新設備上的突飛猛進。
如果我們沒有量子計算機,看到片中劉德華研究數字生命可能會覺得不真實。如果我們沒有探索過月球,沒有建過空間站,沒有驚人的大規模基建,電影中很多元素都不好理解,觀眾之所以能一秒入戲,是因為這些真實存在的“大國重器”。
《流浪地球2》引發的“央企朋友圈評論”,展現的是科技創新“國家隊”的自信。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高速鐵路、高端裝備、能源化工、移動通信、北斗導航、國產航母、三代核電……都凝聚著中國科研人的心血。一張聯動海報,網友好評如潮,也是在褒揚苦干實干的中國科研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