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國債發行、北證50指數落地、融資融券交易細則征求意見……近日,北京證券交易所在成立一周年之際頻出政策“大禮包”,引起市場關注。
一年來,北京證券交易所市場建設穩步推進,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邁出堅實步伐。
北交所開展國債業務,是加強北京證券交易所建設的重要舉措。自7月29日北京證券交易所首次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以來,已陸續支持北京、黑龍江、天津、四川等4個省市的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發行總規模達378.7億元,各項制度規則等得到市場檢驗,運行有序有效。此次國債在北京證券交易所擬發行兩期,共600億元,將有利于提升北交所債券市場服務能力。
北交所落地北證50指數并引導市場主體開發配套基金產品,是為了便利投資者進行組合投資,引導中長期資金加大投資力度,拓展投資渠道,增強市場廣度和深度;推出融資融券交易,是為了提升交易機制適配性,提高市場交易效率,完善符合市場特征的多元化交易機制。
這幾項新政策又都是拓展北交所市場的功能之舉,被網友親切地稱為北交所開始“精裝修”。北交所定位于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成立一周年來,已有上市公司110家,累計實現公開發行融資235億元,平均每家融資2.1億元。換句話說,用僅相當于滬深證券交易所一家大型企業公開發行的融資金額,服務了超過11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
當然,目前的北交所還處于起步階段,市場功能還需進一步完善,規模體量還需不斷提升。要看到,北交所不能簡單復制滬深交易所的發展路徑,而要以改促進、以改促穩,逐步健全切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制度機制,在注重質量的同時適度加快發展,特別要將重心放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著力構建種類豐富、機制靈活、便捷高效的直接融資制度。
從我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大局看,我國經濟要高質量發展,就必須把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作為各類經濟政策的重要出發點,打牢經濟發展的微觀基礎。資本市場是推動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樞紐,這其中,賦能創新型中小企業快速成長,發揮“北交所力量”,不可或缺。
下一步,北交所應在注重質量的同時,適度加快發展。目前能夠支撐市場深度的龍頭企業還相對不足,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場影響力還有待提升。同時,還要進一步拓展北交所的市場功能。比如,在融資方面,探索多元化的發行上市機制,研究債券產品體系,探索混合交易安排;在服務方面,加強地方政府、產業基金、商業銀行等方面的協同,推動各類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措施在北交所落地。要充分發揮北交所與創新層、基礎層的協同聯動作用,進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加大對更早、更小、更新的初創型科技企業的支持力度。樹立從嚴監管的導向,嚴把入口關,防止帶病闖關;零容忍打擊違法違規行為,讓違法者付出慘痛的代價;還要切實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讓股東共享公司的發展成果。
支持北交所做大做強,體現的是國家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決心,顯示的是資本市場制度創新與貫徹部署的強大執行力,也是資本市場更好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中國方案”的重要實踐。北交所將與滬深交易所一起,形成資本市場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的強大合力,激發實體創新創業的強大動能,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