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對平臺經濟實施常態化監管,集中推出一批‘綠燈’投資案例”。集中推出一批“綠燈”投資案例,表明為資本設置好“紅綠燈”的工作進入了新的實質性階段,將為我國平臺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指引。理解集中推出“綠燈”投資案例這一舉措的意義,應著重從“紅綠燈”政策的連續性認識資本治理政策的系統性、從“綠燈”設立的及時性認識引導平臺經濟發展的長期性、從綠燈范圍的指向性認識平臺企業發展策略的選擇性。
“綠燈”的設立反映了資本治理政策的系統性
資本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自2020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后,黨中央先后對資本與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作出了多項重要指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顯然,引發這種高度關注的根本原因在于平臺經濟對經濟社會活動所具有的廣泛性、普遍性與深入性影響。在這種背景下,真正引導整個社會形成關于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有效預期,必須確保資本治理政策的系統性。
一方面,從規范發展的角度看,近兩年圍繞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相關部門修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并出臺了包括《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為資本治理政策的系統性與連續性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也為穩定整個社會關于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預期提供了重要保障。
另一方面,從引導發展的角度看,由于這一輪關于資本行為的重新認識立足于資本要素的二重性,資本治理政策的系統性理應全面體現引導發展和規范發展的雙重屬性。如果說上述一系列關于平臺經濟的文件屬于建章立制的規范性行為。那么,此次國家發改委集中推出一批“綠燈”投資案例,則代表了資本治理政策中引導和鼓勵平臺企業快速發展的一面。從這個角度分析,“綠燈”投資案例的集中推出反映了我國決策部門關于資本行為特征與規律的認識逐漸深化,也意味著未來平臺企業發展的整體框架已經初步形成。
“綠燈”設立的及時性反映了引導平臺經濟發展的長期性
受經濟發展階段轉型、行業內部結構重構以及疫情反復的多重影響,部分平臺企業發展速度的放緩間接導致出現了一些擔憂我國平臺經濟乃至數字經濟由此陷入困境的觀點。實事求是地看,無論是人才招聘規模,還是行業融資規模,近兩年平臺企業的發展速度確實有所放緩,但導致這種放緩趨勢的原因除了包括疫情的直接沖擊外,我國平臺企業長期實施的數量追逐型發展模式才是主要原因。
長期以來,將高用戶數量與市場占有率視為關鍵目標幾乎是我國所有平臺企業的主要發展思路。然而,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以及數字經濟的日益成熟,平臺對核心技術的控制程度日益成為決定平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指標,尤其是原創性技術的領先程度與排他程度,直接影響了平臺企業增長的持續性。以美國蘋果公司為例,由于在核心技術上具有極強的控制力,即使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蘋果公司的市值依然從2019年的1.3萬億美元快速上升至2021年的近2.6萬億美元。相比之下,我國大部分平臺企業由于沒有獨屬自身的核心技術,既難以確保產品供給端的持續穩定,又不能真正培育具有品牌忠誠度的消費用戶,在這種背景下,以數量為導向的平臺企業,其發展速度的放緩也就難以避免。
面對這一情形,黨中央提出對平臺經濟實施常態化監管,并非要遏制平臺經濟的發展,而是要通過規范性舉措來遏制資本要素依靠平臺企業而在各個領域的無序擴張,避免寶貴的發展資源在部分領域的重復競爭與浪費,同時也會加快出臺具有實質性、方向性、有效性的引導舉措,重新設置契合時代特征與國際競爭需求的新賽道,為資本提供更大、更多、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重要的是,從提出為資本設置好“紅綠燈”的調控目標到集中推出一批“綠燈”投資案例,用時不到一年,這種及時高效的政策實施過程充分體現了引導平臺經濟健康發展才是我國資本治理政策的長期目標。對此,我國的平臺企業應有十足信心。
“綠燈”范圍的指向性指明了平臺企業發展策略的選擇性
“綠燈”投資案例的集體推出體現了決策部門對平臺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程度,也意味著未來平臺企業發展方向的選擇將更加重要。基于國家發展大局的需要、國內平臺企業的發展短板以及與部分發達國家平臺企業發展結構的比較,未來平臺企業的發展策略應重點關注實體化、企業化、科技化、國際化等四個方向。
第一,發展方向上要堅持實體化。過去十余年,平臺企業之所以能夠高速發展,除了國家各項政策的支持外,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是其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無論是在居民日常的衣食住行醫等領域,還是在支撐疫情防控的快遞、外賣、團購、交通等行業,平臺企業不僅充分發揮了對實體經濟產業鏈、供應鏈的支撐與暢通作用,也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弱勢群體、草根群體的扶持作用。因此,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而非一味地追逐虛擬化、金融化、資本化將是引導平臺企業未來繼續高質量發展的前提。
第二,發展對象上要堅持企業化。得益于消費市場規模優勢,我國平臺企業的服務對象多為單個的消費者,整個公司的業務架構為面向普通用戶。然而,隨著流量變現的渠道變窄與潛力下降,想僅依靠消費者規模的擴大來實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已面臨巨大阻力。在這種背景下,平臺企業的業務架構需要從面向普通用戶轉向面向企業客戶,要積極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來參與產業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將中小企業作為重要服務對象并助力其數字化轉型,為企業節約成本的同時大幅提高企業生產效率。
第三,發展動力上要堅持科技化。與目前位于全球第一位置的美國平臺經濟相比,我國平臺企業的科技屬性明顯偏弱,尤其是在健康科技、供應鏈物流、軟件服務、大數據、網絡安全、金融科技等領域,差距較為明顯。實際上,在2022年5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確提出要“鼓勵平臺企業加快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操作系統、處理器等領域技術研發突破”。因此,可以預見,決策部門會通過“綠燈”投資案例來進一步引導有實力的平臺企業積極參與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并提高其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
第四,發展目標上要堅持國際化。在國內市場,我國平臺企業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對部分頭部平臺企業而言,未來如何參與并贏得國際競爭將是決定企業發展前景的關鍵,這也是未來針對平臺企業設計“綠燈”的重要方向。如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鼓勵跨境電商平臺完善功能,更好對接國內國際市場”。《國務院關于印發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也指出要“依法依規推進符合條件的平臺企業赴境外上市”。2022年7月由商務部等27個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更是強調要“鼓勵平臺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提升平臺海外影響力,帶動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因此,如何提高自身的國際化程度與國際競爭力將是我國平臺企業未來發展戰略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