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更多人享有更好的數字生活(評論員觀察)
提升數字治理能力,營造良好數字生態,確保數字技術和生產生活的結合始終朝著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的方向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享有更好的數字生活
廣大互聯網企業要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飲水思源,回報社會,造福人民
外賣騎手智能頭盔通過物聯網傳感器檢測技術、智能語音交互技術以及5G通信技術大大提升配送安全性;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給農技推廣插上信息化的翅膀,讓廣大農民搭上“互聯網+”的快車;智慧病房通過鋪設智能床墊和體溫標簽檢測患者各方面情況,提升就醫體驗……不久前,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的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各種提高工作生活便捷程度的前沿數字科技令人眼前一亮,彰顯了數字中國建設賦能美好生活的巨大潛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信事業發展始終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中有更多獲得感。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45.5萬億元,互聯網普及率提升至73%。和2017年相比,城鄉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差異縮小了11.9個百分點。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已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185.4萬個,實現“縣縣通5G、村村通寬帶”。
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讓我們迅速邁入便捷的數字生活,但也帶來了一些風險和挑戰。有的是技術風險,如信息泄露讓隱私難以保護,算法推薦加劇“信息繭房”現象等;有的是社會問題,如區域、城鄉、群體、行業間數字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解決好這些問題,不僅有賴于數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也要提升數字治理能力,營造良好數字生態,確保數字技術和生產生活的結合始終朝著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的方向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享有更好的數字生活。
創造更好的數字生活,需要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均等化、便捷化水平。長期以來,我國致力于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數字化服務體系,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取得顯著成效。從辦事便捷程度看,超過90%的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實現網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一網通辦”“跨省通辦”也取得積極成效。從共享數字紅利角度看,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建成,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行動深入開展,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加快建設,網絡扶貧和數字鄉村建設接續推進,更好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下一步,還要著力降低數字化應用成本,加快推進數字鄉村、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持續提升重點民生領域數字化水平,不斷豐富數字化生活場景和體驗。
創造更好的數字生活,需要在數字中國建設中找準發展與安全的平衡點。技術往往是“雙刃劍”,一方面可以造福社會、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用來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民眾利益。信息化應用越深入,越要重視信息安全問題。當前,從加強網絡空間內容治理,到壓實平臺主體合規責任,再到強化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建設,數字生活的安全系數不斷提高。然而,進一步消除數字鴻溝,更好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需求,還要激發社會各界建設數字中國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尤為重要的是,廣大互聯網企業要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飲水思源,回報社會,造福人民。
我國網民規模已超過10億,形成了全球最為龐大、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數字生活成為人民群眾的重要生活方式。加快數字中國建設,推進數字惠民便民,讓不同地區、不同群體都享有更好的數字生活,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內在要求。只要我們順應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趨勢,不斷激發數字經濟活力,增強數字政府效能,優化數字社會環境,筑牢數字安全屏障,定能讓數字技術更好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